第409章 反響、去襄陽(第2/3頁)

景泰、成化以前稱為“總戎”。萬歷中期起,大帥、大將軍的稱呼引以風潮,以至朝臣都看不下去,上疏皇帝呼籲制止。

到了明末時,稱呼一鎮總兵多為“鎮”,“總鎮”,比如當時左良玉,猛如虎追剿張獻忠時,官兵便抱怨二人,發出“想殺我左鎮,跑殺我猛鎮”等言語。

當然,若是掛印,稱其封號更為高貴。

兩人又寒暄數句,陳永福說道:“一路順風,老夫在開封府靜待王將軍捷報歸來,到時我們再把酒言歡。”

王鬥點頭,他知道陳永福的心思,除了結交自己,還想將自己兒子陳德送入東路講武堂。王鬥也有心在河南布下一個棋子,同意了陳永福的請求,不過這要等自己領軍歸來再說。

不過臨行時,王鬥對洛陽的局勢略有憂慮,闖兵降者十萬,洛陽的官府與汝州官府一樣,除收編一些青壯為軍外,余者歸田,這些人最後會不會成為後患?

不過當時皆是如此,官兵降賊,賊降官府,對當地內部內務,自己不好過多幹涉,只能祝他們好運了。

鄉老端來一杯米酒,其杯極大,這是洛陽當地的風俗“餞行酒”,意味故人遠行,此時不醉,更待何時?

鄉老端著杯子,眾百姓在旁異口同聲地道:“大將軍滿飲此杯,一路順風,我們洛陽的百姓,永遠忘不了將軍的大恩大德。”

他們的聲音很樸實,卻發自內心,王鬥的眼眶有些潮濕,回望古都那若隱若現的身影,再望眼前這片大地生活的人民。

王鬥接過酒杯,猛地一飲而盡。

……

臨出洛陽時,王鬥曾召開軍議,由他親自帶領自己的護衛總,還有溫方亮乙部,李光衡庚部,高史銀壬部直奔襄陽。這些軍士或是騎兵,或是有馬步兵,行動如風,一日百裏是等閑。

大軍中,還有溫達興率兩隊夜不收隨行,王天學等醫官,中軍部的鎮撫,一些參謀贊畫等。這是王鬥為了搶占時機,所以步軍,炮隊,輜重大隊都留在後面。

為了加快速度,炊事車都不隨行,只每人攜帶炒面袋,肉幹袋等物,可食用十五日。由於馬匹需要大量的豆料,所以隨行的,還有大批的馬騾,一些必須的輜重營帳等物,也用馬騾馱運。

王鬥率這三千多人先走,余者正常行軍,向大軍跟來。王鬥還傳令給汝州的輜重千總孫三傑,讓他率輜重隊將洛陽的收獲全部運到汝州,然後所有的糧草運到郟縣,以該處為囤糧重地。

洛陽戰後,王鬥獲得麥、豆二萬石,這是河南官方為補河南巡撫李仙風欠下的七萬兩銀子,還有一些軍中應得的繳獲分成。從開封到汝州,一直到洛陽,算算在河南的時日,舜鄉軍己計獲得白銀十萬兩,糧草五萬石,馬騾二千多匹,算是收獲不錯。

洛陽到汝州一百幾十裏,王鬥率三千騎兵二十一日從洛陽出發,傍晚便到了汝州城下。此時洛陽大捷早已轟傳境內,汝州軍民更是敬畏,知州鄉紳連忙出迎,設宴款待王鬥諸人,又擡酒肉慰勞大軍。

王鬥要事在身,召來孫三傑交待事宜後,第二日便往寶豐奔去。

洛陽、汝州、寶豐、葉縣、裕州、南陽、新野,一直到襄陽,這便是王鬥的行軍路線。

大軍一路行去,神鬼避散,王鬥這只大軍個個披甲,人人有健馬,一看就是精銳的官兵,誰敢招惹?

話說小亂避於城,大亂避於鄉。亂世來臨,從洛陽一直前往南陽,到處都是結寨自保的百姓。

對亂世的預感,老百姓是非常敏銳的,任何村子,莊子,四周都築有夯土圍墻,圍著莊子還挖有深壕,出入用吊橋,四角還建有箭樓,二十四小時都有人眺望。

富點的莊子,圍墻還用磚石堆砌,大姓、大宗族,更是深墻大寨,有若軍堡。

太平盛世那樣,四面透風,小而不設防的村莊現今是不存在的,不說大股流寇,如今多如牛毛的盜匪,馬賊之類,便讓所有的村莊都築起了圍墻。

當然,很多村莊寨子看起來是民,其實也不時兼當匪賊的做派。別說一些弱小的過路商人百姓,就是看起來孱弱的官兵也敢打劫。非有實力者不可遠遊。越是亂世,鏢局武館越是興盛。

不過王鬥一路領軍南下,皆是平安無事,正月二十七日,大軍已是直過南陽,並不停留。

此時算是過了秦嶺淮河一線,野外田地不再盡是小麥與油菜,也出現一些稻田。還有屋頂的瓦片,漸漸顯得輕巧。

野外綠意漸多,雖是幹旱,比起河北,中州等地,卻好上很多。不象那些地方,除了黃土地還是黃土地,原野上連樹木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