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進開封

“編,編,編花籃,編個花籃上南山。南山開滿紅牡丹,朵朵花兒開得艷。銀個丹丹,銀牡丹,銀牡丹那個哪哈依呀嗨……”

此時唱歌的,卻是那日舜鄉軍在彰德府武安縣救的六個女子,她們身著鴛鴦戰襖,在聲樂的伴奏下,蹦蹦跳跳,一邊還誇張地扭動著身體。

她們的四邊,聚滿了舜鄉軍戰士,個個席地而坐,王鬥與眾將也是坐在前面觀看。歡笑聲一陣陣傳來,各人言語中,都對這幾個女子歌舞充滿贊賞。

這些女子都在十幾歲,正是青春年華的時候,漢女向來能歌善舞,不論北地南地皆是如此。這些女子被救入舜鄉軍後,暫時安排入謝有成的戲班內。

從崇禎九年起,謝有成的玉皇閣戲班為舜鄉軍的輿論宣傳立下汗馬功勞,他們編演的種種曲目,深受東路各處軍戶歡迎。此次謝有成的戲班同樣隨軍,為出征的舜鄉軍將士帶去精神上的慰藉。

這幾個女子被救後,隨軍來到開封府,其實王鬥有意將她們安排入開封府城內,這幾個女子卻尋死覓活,怎麽也不願意離開軍隊。

在舜鄉軍這些日子,她們已經看得很明白,軍中吃飽穿暖,經常還有肉吃,不論將官軍士都待她們和氣,這日子過得象天堂一樣,離開這只軍隊,去哪尋這麽好的所在?甚至怕未來自己活不下去。

她們一條心留在舜鄉軍,河南之地天災人禍,流寇橫行,州縣不斷被掠被陷,確實沒地方是安全的。救人救到底,就暫時留在軍中,未來帶回東路,再作計效吧。

考慮到她們的體力,進入輜重千總不合適,最後王鬥將她們安排入隨軍戲班內,平日唱個歌,跳個舞,為將士們鼓舞鼓舞士氣,也是不錯。不要說,她們還頗有音樂及舞蹈細胞,這首河南當地的民歌民舞演繹得精彩紛呈,激起軍士們的一陣陣叫好聲。

王鬥也是微笑點頭,看將士們坐了一圈又一圈,雖人人叫好,氣氛熱烈,卻還仍然保持軍容嚴整,眼神清明。也是,舜鄉軍軍紀森嚴,加上軍士都有成家,很多人家內一妻幾妾,不是沒有嘗過男女滋味,不會見個女的就色迷迷,亂了軍紀。

絲竹鼓樂悠揚,王鬥聽得悠然神往,後世他就喜好傳統的民族舞蹈歌曲,海外諸國的歌舞倒沒什麽興趣。

正當他欣賞當地民歌民調時,忽然謝一科走到王鬥身旁,低聲道:“將軍,河南副總兵陳永福率開封諸將前來拜訪。”

……

蹄聲響動,一只鐵甲騎軍緩緩往開封城而去,大軍前面,王鬥與陳永福並轡而行,陳永福不時為王鬥指點開封附近景致。明顯的,他有些心不在焉,似乎還沒從方才舜鄉軍營內見聞中回醒過來。

就是在此時,陳永福還是內心糊塗,王鬥說他奉兵部之令,領兵三千余前往四川征剿張獻忠諸賊,陳永福卻不明白,怎麽他軍中出現近萬精銳?

王鬥說內有四千是隨軍的輜兵,陳永福怎麽也不敢相信,那些是輜兵?輜兵有那麽精銳,人人披甲的嗎?便是自己的家丁營,也不能個個身披甲胄。似乎……在軍容上,自己的家丁營也遠遠不如王鬥那些輜兵們。

難道這些人都是王鬥的家丁?如果這些人都是家丁,王鬥竟有七千家丁?他只是一個參將啊。

如果那些人不是家丁,為何這些營兵皆精銳如家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陳永福腦袋有些轉不過彎來,王鬥的名聲,其實他也聽過,戰通州,戰巨鹿,戰平谷,皇上親封勇冠三軍,聲名顯赫一時。

原來陳永福認為這名聲肯定含有水份,因為據陳永福所知,王鬥好幾次戰鬥,都是隨宣大數鎮總兵作戰,肯定是跟在後面占便宜。然此時所見所聞,大大出乎陳永福意料之外,僅看王鬥軍的軍容,這勝利……

九邊精銳,名不虛傳啊,王鬥一個參將都如此彪悍,那宣鎮的楊國柱等人,又會強到什麽地步?而九邊軍隊屢次在東奴面前翦羽受挫,那些韃子的戰力……

不說陳永福轉動別樣的心思,王鬥也在暗中觀察陳永福及他身後的護衛家丁。

陳永福便是那種傳統的大明老軍伍,身上的盔甲都頗為沉舊,他身後的護衛們,戴著兜鍪,身披齊腰甲或是罩甲,這些多是對襟棉甲,只到肩膀,露出兩臂的紅衲襖,有如胸甲。

顯然的,中原腹心的大明部隊,裝備不可能如九邊軍隊那樣精銳,不說鐵甲,便如全身棉甲都少見。守護開封城頭的軍士,更多人戴著紅笠軍帽,身穿褡護,或幹脆就是青衣戰裙,連個罩甲都沒有。

而且軍服鞋襪破爛,比王鬥見過的九邊軍隊還要難堪,大明軍隊的戰力,僅從這裝備上就可以窺豹一斑。而李自成,在崇禎最後幾年中,屢次擊敗的就是這樣的軍隊,硬茬子,他重來就沒有遇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