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2/2頁)

不過吳爭春是沉默之人,高尋是城府內斂之人,面上神情都沒怎麽表現出來。只有沈士奇臉上頗有意滿之色,昂然坐得筆直,不時還向對面的吳爭春瞥去一眼。

其實在崇禎十二年吳爭春與陳酥娘成親後,沈士奇多少放下心來,這家夥總算有老婆了,該死心了吧?當年的沈士奇雖是情場得意者,不過總擔心自家娘子與這家夥偶斷絲連。

與外面的兇神惡煞不同,沈士奇頗為懼內,對妻子總不敢半點惡聲惡語。這些年中,沈士奇與吳爭春算是激烈竟爭關系,起初沈士奇爬到吳爭春頭上。吳爭春奮發蹈厲後,又爬到他的頭上。

總算二人身份平等了,又有一事讓沈士奇悶悶不樂,就是吳爭春與陳酥娘成親後,陳酥娘生下了三胞胎,全部成活,而且都是兒子。這引為東路一奇,連王鬥都親自去看過。

由於陳酥娘每天喜歡吃肉,因此喜歡吃肉的女人會生兒子的傳揚,在東路是傳得沸沸揚揚。

這些年,沈士奇只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這讓他感覺被吳爭春比了下去,內心怎麽都不舒服。

“聞賊每破一城,即盡其城而毀之,將軍,依末將之見,李闖諸賊素無大志,此流寇之為,不足為據。”

參謀司已經整理了河南各地的情報,由參謀司大使溫方亮向王鬥匯報。

王鬥微微一笑:“聽聞闖賊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此人堅韌不拔,屢撲屢起,倒也不可小視。”

在王鬥看來,李自成神經怕己磨成鋼筋,好幾次被打得只剩十余騎亡命逃竄,很快又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十年中,不知失敗了多少次,卻始終沒有氣餒,象打不死的小強般。

多年的戰爭磨礪,其人可稱一個出色的戰術家,當然,他的戰略眼光明顯缺乏。崇禎十四年以後,他在軍事上的成功,其實應當歸功於明庭的腐敗,當時大明已經回天乏術,李自成的對手多半是些大明三流部隊,而且各軍頭明顯放水,保存實力,不願再為大明出力。

李自成卻將自己看成天下無敵,結果一對上真正精銳的滿洲軍隊,立時現出原形,幾十萬人一年之內灰飛煙滅。

闖軍的戰鬥力遠沒有李自成想象的那樣強,以戰鬥力而言,王鬥認為清軍勝於遼東軍,勝於陜西秦軍,勝於闖軍。李自成太高估自己的實力。進京太快,是其根本的戰略失誤,暴露其目光短淺的弊端,或許這是大部分流寇的通弊。

明末的農民起義軍,與明初的朱元璋等豪傑完全不在一個档次上。

當然,目前而言,王鬥卻對李自成等人非常重視,因為他要為自己麾下數千將士的性命負責。

“賊,己破魯山、郟縣、伊陽、偃師、永寧諸地,對洛陽形合圍之勢,依學生之見,闖賊攻洛陽勢在必行。”

看著那副巨大的地圖,秦軼沉吟良久,撫須緩緩說道。

王鬥眼前一亮,在參謀司說完所有的敵情情報後,王鬥便讓眾人暢所欲言,各人你一言我一語,只有秦軼的話說到王鬥心裏去。王鬥靠的是先知先覺,秦軼卻靠“硬功夫”,這點上,王鬥不如他。

“秦先生為何這樣說呢?”

溫方亮說道。

作為參謀司的書吏兼贊畫,秦軼有幸隨行,參謀司內的贊畫,並沒有幾個有這榮幸。

秦軼對眾人拱了拱手:“福王之富天下知名,若取了洛陽,闖賊便有了不計的金銀財貨,用以養軍,一呼百萬,其勢燎原再不可撲。此方種種,學生以為,洛陽賊必取之!”

溫方亮說道:“洛陽城池高厚,可不是那麽好打的。”

秦軼平靜道:“豫西百姓饑苦日甚,然福王仍豪奢糜費,紙醉金迷,絲毫不肯拿出糧米賑濟災民。不論軍民,皆怨恨非常。賊己知編造歌謠煽動民心,其部恐有才智之士。人心紛異下,若禍起蕭墻,便城池再是厚實,也形同虛設。”

眾人沉默,都在深思秦軼之言,而秦軼是河南當地人,對洛陽等地頗為了解,他說的話,很有可能實現。

良久,王鬥說道:“依秦先生之言,若闖賊圍攻洛陽,我舜鄉軍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