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盛京謀議(上)

崇禎十二年六月下,盛京。

盛京本為大明的沈陽,被後金攻占後,作為都城,在內中修建了皇宮。明崇禎七年,皇太極將沈陽改稱為“盛京”,到崇禎十七年,清國遷都北京後,沈陽定為陪都,數十年後,盛京易名為“奉天”。

此時盛京城外丁當聲響不斷,無數工匠在清兵監視下忙忙碌碌,打造兵器。早在努爾哈赤時期,盛京城外就鐵匠鋪綿延十數裏,煙火晝夜不休,由於清國對兵器打造管理嚴格,動輒殺頭,所以他們生產出來的兵器盔甲頗為精良。

努爾哈赤時,通過與大明的互市貿易,積蓄了大量的鐵器,其境內也多鐵礦,冶煉所需的木炭煤炭亦不匱乏。加之皇太極多次擄獲,從關內搶回了大量的人口財帛,內中工匠鐵器不少。

所以清國得以組建大量的重甲步兵與騎兵,這是別的遊牧民族與漁獵民族所沒有的。

盛京八門,崇禎七年皇太極將沈陽改為盛京時,就親制詔令命名八門的名稱,正西便為懷遠門。

沈陽官道四通八達,大明在遼東的幾百年經營非同小可,改名為盛京後,清國上下,主要還是依靠原來大明修建的這些官道驛路。官道寬約數丈,厚厚的黃土夯路堅實無比。

此時從懷遠門通往西郊的路上,奔來了一列望不到邊的儀仗。

最前面開路的,便是清國皇帝親營中的葛布什賢超哈戰士,他們鐵甲黑纓,每人配著強弓勁矢。個個軍容嚴整,煞氣十足。他們的馬蹄與鋼鐵洪流滾滾而來,蹄聲敲擊在地上,一片轟隆隆作響。

動用葛布什賢超哈戰士,只有清國皇帝才有的權力,這些士兵是清國最精銳的戰士,每個牛錄不過選取二人。官道的閑雜人等早被趕得遠遠的,騎兵儀仗過來,只敢遠遠的跪在地上不敢擡頭。

一隊隊騎兵似乎過不完,終於,儀仗的中間,出現了皇太極的五色華蓋。其稱帝後,慌忙將大明皇帝的排場學來,大駕鹵簿,行駕儀仗、行幸儀仗等各樣儀制,學個十足十。

他出郊大閱,此時擺的便是大駕鹵簿。不比當年王鬥在平谷見到皇太極寒磣的儀仗,此時他的排場講究了數十倍。

不算最前的葛布什賢超哈戰士,光儀仗人數就有上千人。

導象、寶象等大象走完後,後面拿靜鞭的,拿大樂的人,各樣的車駕,各樣的鼓樂隨行。再各樣的五色金龍旗,風旗、雨旗、宿旗等過完。又是無數的團扇,黃扇,方扇,孔雀扇等等等等。

然後又是黃蓋,紫芝蓋,翠華蓋,九龍曲柄黃蓋,看上去有如一朵朵巨大的蘑菇。還有什麽金交椅,金瓶,金盥盤,金痰盂等等。這些東西走完,便是浩浩蕩蕩的佩刀大臣與儀刀侍衛。

隨之青銅制的品級山,代表隨行大臣們的身份,最後皇太極的華蓋出場。鹵簿儀仗隊中,此華蓋最為顯眼,最為華麗,全面的綢緞質地,上面繡滿各樣的蓮花、靈芝、菊花、梅花諸花。色呈為紫,撐起後猶如一朵紫色祥雲。

此傘頗大,周好幾米,高好幾米,不是身強力壯的大漢,根本撐不起。

華蓋下還有風鈴,風一吹,就發出響聲,用來驅邪的。

跟在皇太極的車駕後,是浩浩蕩蕩的清國王公大臣,官員侍衛等,隊伍龐大之極。

皇太極坐在車駕上,眯起眼睛在細想什麽,比起幾個月前,他瘦了一些,沒有初見那麽癡肥,當然總體而言,他還是一個大胖子。三月時,皇太極押解擄來的人口財帛回到盛京,一系列的賞功懲罰諸事後,皇太極立時著手組建八旗漢軍之事。

這也算王鬥改變歷史的一部分,漢八旗的形成,比歷史上早了幾年。

不過皇太極之舉,引起了滿蒙八旗的強烈反對,對漢軍勢力的形成,他們都是飽含警惕。依他們說的,這些“蠻奴”可以背叛他們的前主子大明,日後他們有了實力,安知會不會背叛大清?

特別漢軍旗將大規模使用火器,更讓他們憂心。漢八旗組建後,將達到164個牛錄,蒙八旗與漢八旗雖說每牛錄人數少過滿八旗,不過200人。但164個牛錄下來,兵力也達三萬多人,超過了蒙八旗。

而且他們中不但所有的披甲棉兵都要習練銃炮,連許多未披甲旗丁一樣要習練。算算未來最終有兩萬人習練火炮與鳥銃,使用刀槍弓箭只占小部分。

火器的威力,早在去年那場入寇,滿蒙八旗就在王鬥銃炮戰陣下吃盡苦頭,個個灰頭土臉,狼狽不勘。因為知道火器的威力,所以未來清國內出現了大規模的火器力量,由不得他們寢食不安。

皇太極對漢官的器重,已經超過了蒙古人,早在天聰七年的元旦朝賀時,緊接在八旗滿洲之後行禮的,便是額駙佟養性、石廷柱等舊漢官及馬光遠、麻登雲、祖澤潤等新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