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2/3頁)

王鬥怎麽發家的馬國璽心知肚明,若論起東路最富裕的將官,便是眼前這個武人。

要不是他手握重兵,各官便要蜂擁而上吃大戶了。

當然,王鬥做出這個姿態,馬國璽還是要回應的,他嘆息道:“老夫掌管東路屯田,馬政諸務,王將軍之憂,百姓之苦,老夫感同身受。身為百姓之父母官,便是再難,老夫也要想方設法,安置好百姓子弟。”

屯田之事,馬國璽決定全盤交給王鬥施行,自己坐享其成。當然,口頭上的支援惠而不費,新屯所建立,自己也可在其中安插一些人員,東路各文人們,可對諸屯吏員人選垂涎三尺。相關的好處,馬國璽收了不少。

自己支援王鬥,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想必王鬥也會答應自己一些微不足道的要求。

王鬥起身對馬國璽施了一禮:“馬公高義,末將感佩不已。”

馬國璽笑呵呵地攔住王鬥:“將軍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二人又相互謙讓入座。

旁邊的管糧通判郭士同見二人當他是透明的,神色更為陰沉。

這時馬國璽看向他,呵呵笑道:“東路將要練兵,糧餉之事,還要郭主事多多協助王將軍。”

王鬥若有所思瞥了馬國璽一眼,微笑對郭士同施了一禮:“宣鎮紀巡撫擬定兵員五千之數,末將粗粗籌算糧料銀錢,所需者眾,不知郭主事……”

郭士同面無表情:“東路殘破,每年賦稅不足,為了練兵,朝廷在大明全境加征練餉七百三十余萬兩。征收需要時日,戶部要拔下糧餉,恐怕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新軍糧餉籌措,甚難。”

王鬥看了他一眼,說道:“哦。”

“當然,身為東路管糧主事,練兵措餉之事,本官自會設法。”

王鬥點點頭:“明白了。”

在王鬥告辭離去時,郭士同有些驚疑不定:“這王鬥什麽意思?”

看著王鬥的背影,馬國璽也眯起眼睛:“此子,不簡單。”

……

崇禎十二年臨近五月,王鬥也在整個東路巡視了一圈,不出他的意外,整個東路便是以往保安州的放大版,甚至積弊更為嚴重。只有四海冶堡守備張文儒治內略好一些。

那是因為其不侵吞軍餉,不收受賄賂,也不占役買閑。軍士雖苦,但精氣神不錯,那是張文儒與部下同甘共苦的結果。此人也給王鬥留下深刻的印象。

“積重難返,唯有破而後立。或許,自己要將州城做過的事在東路重做一遍。”

此時王鬥站在永寧城西門之上,站在這裏,可以眺望城池全景。永寧城建於宣德年間,並不怎麽大,周不過六裏,比懷來城小。周有屬堡四十八座,屬寨兩座。延慶州則有屬堡九十八座,屬寨三十四座。

城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在城西二十裏,有“豐”字暖鋪,又二十裏,有“是”字暖鋪。再四十裏,有“祝”字暖鋪,都是驛站。大明各衛所都布滿廟宇,永寧城也不例外,城內布著大小三十余座廟。大多香火很旺,或許越是亂世,百姓就越需要精神慰藉。

城的東西南三面都是高山,往東北而去,那邊相繼分布著四海冶堡、周四溝堡、黑漢嶺堡、靖胡堡、劉斌堡諸堡,謹守著塞外通往東路的各邊關要口。

在王鬥看來,除了四海冶堡,余者諸堡,大多形如虛設。

因為是參將駐守之地,兵丁需求甚多,加上臨近塞外,所以往來商賈不少。站在城頭看去,不時有進城的商隊駝馬,還有來往的本地軍戶百姓,大多衣著破爛,面有菜色。

他們望見城頭上肅立的王鬥等人,眼中都露出敬畏的神情。而看到這個身影,各人眼中都流露出一種希望,定國將軍在保安州所作所為各人都有聽聞,希望他到永寧來後,能讓當地百姓一樣過上如保安州軍民的好日子。

看著這些人,王鬥有些感慨,懷來,延慶一帶,算是宣府鎮有名的富庶之地,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氣候優良,土地肥沃。為什麽當地軍民如此貧苦呢?

王鬥立了良久,舉目向城的西北方向望去,在那邊的西山腳步。如蟻般聚集了大量的人群,忙忙碌碌,內中有兵丁,也有當地軍戶。王鬥領軍到了永寧,感於城內軍營的擁擠破爛,便決定在西山腳下建立新的軍營,供自己的軍士居住。

由於幹活就有飽飯吃,還有工錢拿,不說城內的兵丁,便是內外軍戶,都爭先恐後前往。

王鬥沉思良久,東路之事紛繁復雜,飯要一口口地吃,事情要一步一步來。

有道是不患貧而患不安,不比保安州之地,東路這個地方,山多林密,土匪多如牛毛,他們各占山頭,打家劫舍,窮兇極惡,嚴重影響了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