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傳說(第2/3頁)

在褒忠祠門口,李小娘子等人遇到己故武德將軍楊通的遺孀劉氏。劉氏與丈夫楊通是當年跟隨定國將軍一個火路墩的老人,深受將軍器重。在楊通殉國後,回到保安州,將軍攜同誥命夫人謝氏前往府中探望。

劉氏的性格較為溫和,沒有齊天良妻陶氏那麽潑辣,定國將軍向朝廷爭取到自己丈夫一系列待遇,她已經是深深感激。她沒有別的要求,只想帶著自己幾個孩子靜靜為丈夫守節便是。

“我家那口子以前不成人樣,隨了將軍後成器許多。他殺敵殉國,朝廷封下武德將軍,還建了祠廟,封妻蔭子的,嫂子已經沒什麽要求。只想隨在誥命夫人身後,多行些善事。”

劉氏的神情很平靜,她與李小娘子與鄭娘子言,給丈夫上過香後,她準備明日去張家堡難民營看看。

王鬥救回二十萬百姓,暫時安置在張家堡,舜鄉堡,五堡,礬山等地。那些百姓實行軍管,除了營內每日拔下食物外,還有保安州當地許多百姓,也是自發絡繹不絕前往探問。

幸福在於比較,看到解救回來的難民,還有每日湧入保安州各地流民的悲慘生活。保安州上下軍民才體會到現在自己生活的不易。因此上官們一號召,他們便成群結隊前往探望。

前去時,他們盡量帶上家內好吃的,就是想看看那些難民感恩戴德與羨慕之極的神情。

眾人說了幾句,李小娘子道:“嫂子,明日我也隨你去。”

鄭娘子頗為精明,聽聞誥命夫人明日也會前往,她說道:“如此說定了,明日妾身一同隨往。”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公輔兄,弟一路遊歷前來,懷來,延慶諸地百姓聞聽王鬥將鎮守東路,人人歡喜,皆言日後不再有東奴北虜入寇之苦。”

一長聲頗有豪氣的吟誦後,這個飛揚的聲音又再響起:“勇冠三軍,斬首奴賊數千級,這王鬥好大的名聲。弟自廬州來,一路北上真定、保定,皆在傳揚王鬥之名,越近宣鎮,聲名越盛,弟已經迫不及待,一睹那定國將軍廬山真面目。”

此時是第二日的上午,陽春三月,麗人花照春,滿船羅綺載花酒,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在保安衛城到保安州城的路上,兩匹騾馬正沿著道路緩緩並轡而行。

馬上的乘客,是兩個書生打扮的中年人。一個年在三十七、八歲,一身青衫,身材高瘦,面白無須,然雙目極為有神。策於馬上,如同一株挺立的青松。

另一人卻是身材中等,面容圓白,頜下一些短須,年約三十五、六歲。同樣一身儒衫,顧盼間神采飛揚。他並沒有攜帶時下書生流行的折扇,而是腰挎一把利劍,僅從他的打扮,便可看出此人是一個慷慨悲歌之士。

他說話時帶著廬州的口音,聽了他的話,他旁邊被稱為“公輔兄”的中年書生微微一笑:“定國將軍威震南北,便是奴酋也不敢一戰。此等豪傑,兄也渴欲見之!”

他說話帶南陽口音,卻是當地一個小吏,姓秦名軼,字公輔,因得罪上官被迫辭職,後老父、妻、子均為病故。秦軼再無牽掛,遂變賣家產遊歷天下,觀時局紛紛,深為擔憂。

遊歷到昌平時,己聽聞王鬥的大名,心念一動,往宣府鎮保安州而來。

他旁邊那圓臉書生姓葉,名惜之,字少白,卻是廬州當地一位鄉紳。

葉惜之自小家道殷實,曾求學於廬州書院,雖考中秀才,卻不屑功名。他為人豪爽有俠氣,常擊劍長歌,又交遊廣闊,與諸多名士多有來往,曾言:“如今亂世紛紛,為官求財,如土雞瓦狗爾。”

遂散盡家財,遊歷神州,到達懷來時,正巧遇到秦軼。

二人一見投緣,惺惺相惜,結為知己,同伴而行。

嗆啷一聲龍吟,卻是葉惜之抽出自己的佩劍,他以指彈劍,吟唱道:“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他哈哈大笑:“定國將軍治軍無雙,天縱奇才,故能對戰奴騎無有一勝,卻不知他還精於文韜。這曲漢終軍,聽聞便是他任操守時在兵備府吟誦,一曲之下,讓府上的小娘子為之傾心,傳為一時佳話。”

“美女愛英雄,自古而然。”

秦軼也是微笑:“紀小娘子不顧世俗之見,毅然私奔,卻也是一奇女子。”

人一出名便是如此,各地茶樓酒肆除了對王鬥各場戰事吹個天花亂墜外,便是對他的私生活津津樂道。當年王鬥在兵備府的事情不知怎的傳了個街知巷聞,雖此事各人褒貶不一,但卻擋不住眾人的興味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