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血海(下)(第3/5頁)

他的中軍親將陳安在旁嘆道:“王將軍,真乃奇才,如此防線……”

他搖了搖頭,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

沖在最後面幾道矮墻,但逃跑時處於最前方的各旗重甲們逃回自己盾車後面後,個個仍是雙目發直,心有余悸。幸好有那些沖在最前面的戰士墊背,他們才能逃回來。

太可怕了,明軍這種防線,真是惡魔才能想出的方法。各旗各強悍的勇士,個個無奈地成為了他們的靶子,光挨打不能還手,這種深深的無力感,太讓人心顫了,而且明軍的火銃也太厲害了,什麽重甲也擋不住,以後就是打死,各人也不會再去沖擊這種矮墻壕溝了。

堰塞湖的泄洪缺口又終於堵住,除了舜鄉軍刻意留出來的幾條通道外,余者進攻矮墻壕溝的清軍,在身後火銃的歡送下,都是密密麻麻的艱難逃回,間中還不斷的仆倒滾落。

終於,他們逃回後,似乎要出先前那口悶氣與恐懼,這些重甲們狂呼大叫著,喝令盾車後的弓箭手們出去射箭。

箭矢呼嘯,好大一片箭雨沖土墻後的舜鄉軍而去,同時一聲聲巨雷炸響,許多清軍弓手們鳴響了從明國各州縣中繳獲的大筒火箭。對這些清軍的箭矢,土墻後的舜鄉軍都是躲藏得好好的,他射任他射。

反正那些韃子兵再沖過來,各道矮墻壕溝間,又布滿他們密集的身影,有這些人遮蔽,後面那些韃子弓箭手失去效用,各人又可以從容不迫地打靶了。

箭矢躍過土墻,不斷射落舜鄉軍外圍防線中,這些清軍弓手射出的箭矢,這六、七十步遠,早失去了威力。就算從空中落下,王鬥軍中鐵甲長槍兵有全甲保護,火銃兵們,或躲藏在土墻後,或豎起宣大營地支援的盾牌,也是渾然無事。至於那些火箭,一射幾百步,從空中穿過舜鄉軍的防線,早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

王鬥站在土台上,身旁的護衛們,用盾牌為他抵擋空中密密落下的箭矢。

看那些用盾牌遮蔽的火銃兵們,王鬥暗想,看來給火銃手們只配胸甲,還是有所不足。戰後回保安州後,還是給火銃手們配上全甲。自己輜重部中有多副繳獲的清兵盔甲,等今日戰事結束後,多找些鐵甲,鎖子甲出來,給火銃兵們再披上,減少他們的傷亡。

“痛快,痛快……”

舜鄉軍正面的防線已經安靜不少,在營地西面河邊,防守蒿水橋的督標營戰士警惕地看著橋對面的清軍,他們仍是沒有絲毫動靜。不過宣大營地余者楊國柱與虎大威防守的兩翼仍是戰事激烈。

從空中望下去,喊聲如雷,密密麻麻的清軍正如潮水般沖擊兩翼的土墻與矮墻壕溝。土墻的後面,冒出了一陣陣火銃與火炮的響聲,大股大股的煙霧騰起。

在宣府鎮總兵楊國柱防守的左翼,土墻後面,密密麻麻布滿了正兵營中的火器隊戰士。楊國柱的正兵營戰兵兩千,其中一個千總的火器手,一個千總的殺手隊。似乎此時大明軍中預留預備隊的觀念不強,楊國柱的火器隊千余人全部押上,不過他們分為五列不斷射擊。余下一個千總的冷兵器手,全部布陣火器手身後,隨時支援拼殺。

作為正兵營戰士,他們還全是騎兵,所以楊國柱軍中人人有甲,不是鐵甲就是棉甲,他們的甲上塗漆,一片火紅顏色。很多人鐵盔上還有翎羽,寒風中一片揚動。

激戰中,各個戰士早忘了徹寒的天氣,只是大聲呐喊撕殺著,一陣一陣鳥銃或是三眼銃的鳴響。

楊國柱的軍中,有鳥銃三百余杆,余下的都是三眼銃。沒辦法,除了王鬥軍中,各營的鳥銃普遍存在容易炸膛,寒風天氣難以點燃發射的毛病。最重要的是,鳥銃比三眼銃貴多了,買一杆鳥銃,可以買好幾杆三眼銃了。

不比王鬥軍中所有的火器都是自己打制,楊國柱等人的鳥銃與三眼銃大多是向工部與各庫房的太監們采購,買一杆火器可以買好幾把刀槍了。火藥等也貴,用完還要購買,所以比起火器,加上糟糕的質量,此時大明各營軍中,都普遍願意使用冷兵器。

不過楊國柱的麾下畢竟是正兵營,所以火器化程度還是非常高,達到一半。因為性價比原因,營中三眼銃比鳥銃多也可以理解了。

在楊國柱防守的土墻防線,潮水般沖來的清軍同樣遇到與舜鄉軍相同的問題。各道矮墻壕溝處爬墻過來的清軍重甲,遮擋住了後面清軍弓手的視線,讓這些火器手,可以從容不迫地射擊。

密密層層的三眼銃架在土墻上,正兵營的三眼銃手一手拿著火煤,一邊瞄準射擊。他們將火煤往銃後面的藥眼上一點,轟的一聲巨響,就是一道火光射出。火煤再一點,又是一聲巨響,發射速度非常快。甚至有的三眼銃藥鍋共享,點燃後三根銃管的彈藥會同時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