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移駐東郊(第2/3頁)

見帳內諸將如此,楊國柱大怒,他正要喝斥。

忽聽一個粗豪的聲音響起:“到東郊好啊,通州那邊好幾萬韃子兵,夠老韓我殺一陣了。”

又聽一個溫文,頗有磁音,略帶一絲玩世不恭的聲音響起:“韓兄弟說得好,不過你不要殺得太狠了,給老哥我留一些。”

二人的聲音在帳中回蕩,眾人一怔,喧嘩聲立時停止,他們目光看向說話處,卻是大帳右側那年輕遊擊將軍王鬥麾下兩個千總,一個叫韓仲,一個叫溫方亮的。

二人身上皆披著精良的鐵甲,外披鮮紅的披風大氅,一個粗壯魁偉,一個俊美英姿,風彩各有不同。見眾人目光注目自己身上,韓仲更是洋洋得意,顧盼自雄。

冷哼聲不斷,只有王鬥與部下幾個把總嘴擒笑意。

楊國柱也是贊賞地看了韓仲與溫方亮一陣,目光又在沉穩站立的王鬥身上轉了轉,喝道:“督臣決意己下,我等身為官軍,隨從殺賊便是,哪來的這麽多嘮叨?”

他嚴厲地道:“本軍門己決意隨督臣前往東郊,眾將都需凜然遵從,敢有畏縮抗令者,軍法處事!”

雖然楊國柱沒有直領張巖、李見明、溫輝三人,但他在宣府鎮威望素著,戰時三人也受他節制,聽楊國柱這樣一說,眾人都抱拳高聲道:“謹遵軍門之令。”

鐵甲鏘鏘,眾人同心之下,帳內又恢復了那股凜冽的氣勢。

楊國柱滿意地點了點頭:“眾將這就回營,拔營起寨,前往東郊!”

……

很快的,宣大三鎮的官兵相繼拔營,一片人叫馬嘶,關寧各鎮的將官已經相繼隨高起潛走了,留下一大片空蕩蕩的營寨。

連盧象升的督標營,各軍匯於昌平西門外,黑壓壓的一片似乎鋪滿大地。

盧象升的督標營先至,隨後宣府鎮的官兵到達,居於督標營的左側。再接著虎大威的山西鎮官兵到達,居於督標營的右側。最後大同總兵王樸,領著自己軍馬急急趕到。

王鬥舉目看去,天地間一片盔甲與馬匹的海洋。

來援的督標營,三鎮總兵的正兵營大部分都是騎兵,各鎮下來援的參將與遊擊,也有一部分是騎兵。

這一萬幾千人,人人有馬,人人有甲,不是鐵甲就是棉甲,各人還有鐵盔。明軍尚紅,各馬軍大多甲上塗漆,望眼望去,一片火紅的顏色,各人的翎羽在寒風中飛揚。

而且這些馬營使用的火器比例很高,督標營與正兵營中,至少各有鳥銃數百門,三眼銃快槍數百杆,虎蹲炮數十位,火箭上萬只。馬營身後,是他們密密麻麻的騾馬輜重,內備大量的彈藥拒馬等物,野外遇敵結成方營時,數百副拒馬就可以將他們密密包圍保護起來。

王鬥還看到督標營的輜重隊後面,擺放了大量的火炮,除了一部分的佛狼機火炮外,還有好幾門的紅夷大炮,王鬥估算那些應該是六磅炮與三磅炮,每門炮,都需要好幾匹騾馬拖拉。

王鬥無聲地嘆了口氣,大明的戰兵營中,都是職業軍人,論起武器裝備也不會差,為何對清兵的戰事中,屢戰屢敗呢?

放眼周邊,似乎無邊無際的軍馬,在王鬥的左側,是宣鎮總兵楊國柱的軍兵大部。

楊國柱身披鐵甲,騎在一匹強壯的戰馬上,他的身旁,一杆大旗高高豎起。旗杆一丈五尺,黃心紅邊,飾有纓頭雉尾及八尺五寸的號帶,六尺長的梯形旗面隨風飄揚中,隱隱現出一個大大的楊字。

他的身旁,是他本部的幾個千總,各有認旗,或紅心藍邊、或黑心白邊、或藍心黑邊,旗幟一目了然。每個千總策於馬上,個個頂盔貫甲,身材粗壯,給人一種強悍的感覺。

可以看出楊國柱長於軍伍,他部中官將,除中軍,千總,把總各有認旗外,各個管隊與甲長,也各有自己的背旗與盔旗,而且列陣完備,想必指揮時定可如臂使指。

放眼看看右邊的督標營,同樣如此,而且強悍齊整有過之而無不及。

王鬥自認來自後世,見多識廣,此時眾軍雲集,群星薈萃,王鬥始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很多。

同時他心下雄心奮起,有朝一日,自己未必不能位列其班,至少今年這場戰事中,自己定可聲名鵲起,讓敵我雙方不敢小瞧自己的存在。

……

馬蹄聲響起,盧象升一行人策馬奔出城來,盧象升仍是麻衣孝服,騎在一匹神駿非常的白色戰馬上,卻是他心愛的戰馬五明驥。他手上提著一把精鐵大刀,怕有幾十斤重。

人言盧象升富有勇力,每戰身先士卒,勇猛非常,果然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