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攘外與安內(第2/3頁)

盧象升看了好一會兒,他們還是一動不動,幾個陣列還是整整齊齊,這種軍容威勢,可說是大明一等一的強軍,雖然現在還看不清他們旗號樣子,但盧象升內心已是非常高興,又來一只強軍,大大增加自己的勝算。

他正要遣人去問城下是哪只軍隊來臨,一個親衛已是上樓稟報:“啟稟督臣,宣府鎮保安遊擊王鬥奉命來援,己到永安城外,聽候督臣吩咐指令。”

盧象升大喜,果然是王鬥,他道:“快召王將軍前來面見本督。”

每一只勤王來臨的兵馬,盧象升都要親自召見,勉勵慰問,更不要說王鬥他一向器重,他吩咐自己的親將陳安前往宣召。

很快的,那邊幾騎人馬便從西門進來,不久,踩踏樓梯的沉重腳步聲響。接著,高大魁偉,身披銀白鐵甲,身系鮮紅披風大氅的王鬥大步上來。

他大步走到盧象升面前,一撩身後猩紅的鬥篷,單膝下跪,雙手抱拳,高聲叫道:“末將宣府鎮保安州遊擊將軍王鬥,見過督臣盧大人,恕末將甲胄在身,不能全禮。”

盧象升滿面笑容地扶起王鬥,道:“王鬥你來了就好,一路可是順利?”

王鬥高聲道:“有勞督臣垂詢,末將一路前來順利。末將領援軍三千五百員,全員到達,無一掉隊缺員。”

盧象升驚嘆道:“好啊。”

象王鬥這種克期援兵,接到調兵火牌後,將官惟恐誤了限期,受軍法嚴處,所以大多一路狂奔,很少顧及行伍如何。出兵三千人,跑了一天後,人馬疲倦,已是少了一半的人,再跑一天,又少一半人。按時期趕到後,所到人馬,不過幾百人,多為部將家丁。

余者的人馬,多半好多天後,才會陸續趕到,往往出兵三千人,最終集合的只有兩千多人,余者不知去向。象王鬥這樣克期全員到達的真是太少太少了。

大戰來臨,為了避免動搖軍心,統領將官多半對這種現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盧象升念於軍中惡疾,也不好隨便處置那些將官,只要管兵主將到達,余者軍士,在幾日後到達便可。

正因為如此,更突出王鬥克期全員到達的可貴,盧象升看著王鬥,對他更是欣賞,又好好慰勉一番。

譙樓上官員不少,看督臣對這位叫王鬥的年輕遊擊將軍如此擡愛,各人都是相互交換著詫異的眼神,對王鬥仔細看了又看。

王鬥與盧象升應答一番,問道:“督臣,末將在哪紮營?”

王鬥到了永安城外,看周邊適合紮營的地方盡數堆滿人,城內更不用談了,故而有此一問。

盧象升道:“你是宣鎮援兵,便由宣鎮總兵楊國柱主理,我讓陳安隨你前往。”

盧象升的姿態,可說對王鬥寵幸無比,拜別盧象升出來,來到城外,王鬥軍中列成的幾個方陣,仍是整整齊齊。直到現在,所有軍士仍動也不動,任憑寒風吹拂。

離王鬥軍陣不遠處就有幾個軍營,看到王鬥大軍陣容軍紀,很多軍將都是駭然,隔著營房對軍陣指指點點。而這種軍容威勢,代表王鬥麾下的力量,落在有心人眼中,這個軍隊的統領便是個值得結交的人物。

王鬥才到昌平不久,他的名字,生平事跡,已經有多人詢問探聽。

王鬥軍隊的軍容軍紀,也讓陳安贊嘆不已,陳安管著盧象升的督標營,個人武力裝備,雖然強於王鬥的軍隊,但這種陣容軍紀,陳安卻是自愧不如。

他嘆道:“昔年戚爺爺調任薊鎮,感於邊卒軍法不堪,調浙兵三千至。於值大雨,三千浙兵陳於郊外,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動,邊軍大駭,始知軍令。王兄弟有當年戚爺爺的風範啊。”

陳安的誇獎太厚了,王鬥道:“陳將軍過譽了,末將又豈敢與戚爺爺相提並論。”

宣府鎮援兵紮營範圍是在昌平城東面一帶,那東門外有一個松園,裏面種的都是松檜,無一雜樹,方圓達一裏多。由於大明兩百多年一直禁止樵采該地,所以樹林極為茂盛,為當時的燕平八景之一。

王鬥領軍一路過去,他這只兵馬,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王鬥也仔細觀察各鎮援兵紮營情況。他觀兵書,明末營兵大多沒有序列,各自為陣不說,紮營也是如此。每到一地,各將便各擇便地,各自為家,無左右前後營陣之分,難以分辨某營不說,經常有見對面友軍危急而不救,甚至陷主將於危亡不顧者。

看了城外的營盤,除了宣大三鎮的軍隊略好外,果然各軍紮營頗為松散,哪一鎮哪一只的軍隊難以分辨,一鎮主將的營帳在哪,更是摸不清頭腦。

好在有陳安領路,他總算找到了宣府鎮援兵的營盤處。便是離東門數裏,當地一個叫昌金村的地方,離松園不遠,旁邊還有河流與小湖,果然是紮營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