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紀巡撫要見王鬥(第2/2頁)

王鬥微笑道:“母親思量就是周慮。”

馮大昌任何時候都注重儀容,胡須,衣飾打理得絲毫不亂,臉上也總帶著如沐春風的笑容,一副儒雅文吏的樣子,一見就讓人喜歡。他進來後,一絲不苟地向王鬥三人行禮,有母親在上,王鬥自然由她主理。

鐘氏讓馮大昌免禮,讓他坐下,馮大昌又深施一禮,這才微笑從容而坐。

鐘氏將紀小娘子的事說了,然後期盼地道:“依先生之見,此事該當如何?”

馮大昌心下也是吃驚不已,巡撫府內的小娘子逃婚到保安州,甘願做守備大人的小妾,此事真是聞所未聞。同時心下又暗暗歡喜,守備大人將如此重要之事與他商議,可見自己在大人心目中的份量。

他略一沉吟,道:“學生之見,紀小娘子為妾之舉,萬萬不可。大人倘若如此,定然是禍非福。”

他見王鬥等人似乎對大明禮制有所不明,便略加解釋,原來這古時小妾地位極底,妻子可說與丈夫平等,有嚴格的禮法律令保護。妻子可以對丈夫不邀寵,不理睬,丈夫往往無可奈何。

而小妾就不一樣,妾與妻的關系是主仆關系,妾是丈夫的財產,同樣是妻子的財產。妾如果對妻有任何逾越行為,妻可以將妾當場杖斃,丈夫卻不能說任何不是的話。

待遇上二者也天差地遠,妾必須每天向妻請安,妻坐下時,妾只能站著,妻吃飯時,妾要為她裝飯,甚至妾生下的孩子只能喚妻作娘,喚自己的親生母親為姨娘。嘉靖皇帝的大禮案中,出身偏房的嘉靖帝要認自己生母,也遭到群臣的激烈反對,杖斃數百人仍無法改變這個結果,可見古時禮法之嚴苛。

中國幾千年的“匹夫匹婦”制度,有權有錢之人可納成百上千個侍妾,正妻只能有一個。正因為妻室的尊貴,小妾的低賤,以紀巡撫之尊,如果聽聞自己逃婚後的女兒到保安州守備府上為妾,定然勃然大怒,感到極度的羞辱。

雖說以紀小娘子的身份,守備府各人定會對她以禮相待,不會虧待於她,但外人會這樣想嗎?紀巡撫又會怎麽想?他定會認為王鬥對他不敬,有意折辱為難。

在馮大昌看來,巡撫府上的小娘子鐘情自家大人,這是好事,正是借助紀小娘子身後勢力的大好機會,因此而得罪了紀巡撫,那是大大不妙,大大不值,所以紀君嬌為妾之舉,萬萬不可!

聽了馮大昌的話,鐘氏也是冷汗涔涔而下,她道:“多虧先生提醒,否則老身等差點犯下大錯。”

王鬥也是吃驚不小,他對這古時的妻妾制度了解不多,紀君嬌正是情濃之時,就算知道這裏面的事情,可能也忽略過去,只記得王鬥對她好便行。各方疏忽下,差點造成大錯。

雖說王鬥並不想靠紀君嬌借助紀巡撫的前程勢力,但因此得罪紀世維,卻也不是明智之舉。

他道:“依馮先生之見,該當如何?”

馮大昌沉吟半晌,道:“依大人現在的權位,若是紀巡撫許可,大人可向紀巡撫提親,將紀小娘子娶為妻室,作為大人的平妻。”

他向王鬥仔細解釋,從明時起各地便普遍流行平妻,平妻除服制,車制等待遇享受稍遜外,家庭地位與發妻基本相同。不必向正妻行妾禮,子女也算嫡出,死後擁有列名墓碑或祖宗牌位的權利,迎娶過程也采用等同發妻的明媒正娶儀式。

當然大明禮法上對平妻的數量限制頗多,便是內閣幾個閣老閣臣們,最多也只能擁有兩個平妻,幸好現在守備大人一個平妻也沒有,正是良機。

不過馮大昌心下認為,以紀巡撫之尊,便是守備大人沒有妻室,他要將自己女兒嫁給他為妻也不可能,更不要說地位還矮一輩的平妻了,大明文貴武賤,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當然,守備大人也有優勢,便是紀小娘子住入守備府中,生米煮成了熟飯,雖說提親的難度很大,紀巡撫同意的可能性也很大。

……

事情就這樣決定了,如何向紀巡撫提親,這個問題王鬥要仔細盤算一下。

考慮到紀君嬌初從巡撫府內逃出,現在去提親大大不是時候,還是緩一緩,先看看風聲。

王鬥沒想到的是,紀君嬌逃婚之事雖說巡撫府極力遮掩,但還是傳揚開了,鬧得沸沸揚揚的。紀巡撫暴跳如雷,自己女兒又嫁不成了,而且這是第二次悔婚,紀巡撫成為官場的笑柄,覺得自己臉面都掃光了。

不知如何紀巡撫得知自己女兒躲藏在保安州守備府內,紀巡撫更是震怒。幾天後,幾匹快馬來到王鬥府上,言道紀巡撫召見保安州守備官王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