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2/2頁)

紀世維見女兒要自尋短見,也是吃了一驚,看女兒被旁人拉住,這才松了口氣。

聽楚氏在旁大叫,他只是呆呆地坐在位子上不語。

他的大兒子紀伯清上前道:“父親大人,此事別有蹊蹺,那流言來勢之急,頗有令人詫異之處。”

他道:“那保安州城操守官王鬥,孩兒也曾聞聽,此人頗有才幹,也性情耿直,他曾嚴詞拒絕毛參將索要財帛美姬,還拒絕了當地鄉紳的聯姻,言稱糟糠之妻不可棄,這樣的人,絕非流言宣稱如此,且他還是個武人……”

楚氏插口道:“對對,那王鬥甚是正派,豈會與嬌兒不清不楚?定是有什麽陰謀,用來針對我們紀家。”

紀世維奇道:“毛參將曾向王鬥索要財帛美姬?此事我倒沒有聽聞。”

紀伯清道:“此事保安州人盡皆知,便是路城也有所傳聞。”

紀世維道:“奇怪,前些時日,毛鑌還曾向我推薦王鬥,作為新任永寧守備的人選。”

紀伯清道:“這毛鑌貪財好色,向來睚眥必報,王鬥拒絕了他的索賄,想必已是恨之入骨,還會推薦王鬥為新任的永寧守備?”

眾人都是安靜,紀世維二兒子紀仲崑道:“父親大人,孩兒在延慶州,也曾見過多位毛鑌親信部下,聚於各茶樓酒肆之內……”

紀世維撫須沉思,良久,他哼了一聲:“毛鑌。”

他看向自己女兒紀君嬌,嘆道:“嬌兒,為父錯怪你了,只是人言可畏,近期你還是待在家內,不要往外跑了,特別不要去保安州。”

楚氏對紀君嬌道:“嬌兒,你父親說得對,你還是多在家內陪伴為娘,不要動不動就往外跑的。”

她嘆道:“你老大不小,該尋門親事了,挑三揀四的……唉,可惜吳略那孩子,老身瞧得頗為順眼。”

她忽然又咬牙切齒:“吳植老匹夫如此說道我們家嬌兒,哼,他等著瞧。”

紀君嬌已經快十九歲了,換成別家姑娘,孩子都滿地跑了,但她還未出嫁,讓楚氏頗為擔憂。好容易有家門當戶對的,可惜又黃了。

紀君嬌抱住母親撒嬌道:“母親,女兒當然知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只是雖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女兒也知父親母親不是那種世俗之人,也願意女兒尋覓自己的幸福,便如哥哥姐姐們一樣,你看,他們現在生活多和美?母親急急將女兒嫁出去,可是不願意女兒如哥嫂姐姐一般幸福?”

紀君嬌的話,說得她幾個哥哥嫂嫂,姐姐姐夫連連點頭。

紀世維搖頭無語,楚氏道:“你這孩子,怎麽這麽說話的。”

接著她又呵呵笑起來,憐愛地將紀君嬌摟到懷裏。

風平浪靜後,楚氏讓紀君嬌回房歇息,回到自己的閨房,紀君嬌自言自語地道:“壞事了,這下不得出門了。”

……

宣府鎮東路,永寧城。

永寧城為宣府鎮東路參將的駐紮之地,永樂十五年設永寧衛,宣德元年時,永寧衛改稱延慶左衛。由於靠近蒙古邊塞,所以這裏是重兵雲集之地,境內四海冶堡,周四溝堡,黑漢嶺堡都為邊關重口。城池周六裏一十三步,全城包磚,掌管屬堡近五十座,先年設有守備,後更將東路參將遷徙到此分守駐紮。

永寧衛在弘治年時便有軍戶屯戶八千七百余戶,雖說歷年逃亡不少,不過底子仍厚,加上分守參將鎮守這裏的“援兵”數千人,還有大量的騾馬,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商賈前來,反應在永寧城的街道上,便頗為熱鬧。

不時進城的車隊駝馬,街兩旁大聲吆喝的商家夥計,密密麻麻的商鋪牌子,衣著破爛的軍戶,拖家帶口的流民,還有身著破爛盔甲,橫著刀槍,在街上大搖大擺行走的參將援兵營中的戰兵們。甚至還有不少大熱天仍穿著皮袍,邊外打扮的蒙古人,拉著駝馬在街上到處轉悠著,卻沒人有興趣上前盤問。

永寧城分東、西兩門,那分守參將府便離西門不遠,在西街這一帶,到處是販賣水磨炸糕,熟肉,丸子,水豆腐的街頭小攤,香氣誘人,堪稱食品街一條。

熙熙攘攘的食客中,一個身著長袍,頗為精壯的漢子不動聲色向一家擺賣水豆腐的街頭小攤而來,這個攤位上坐著四個漢子,有高有矮,不過神情都頗為彪悍,其中一人更是身材魁梧,滿腮虬髯,此時他正大吃水豆腐與水磨炸糕。

那長袍漢子走到這虬髯大漢身前,低聲道:“溫頭。”

溫達興擡起頭,不動聲色地掃視了周邊一眼,道:“情況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