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

崇禎十年三月二十五日,王鬥觀看邸報,楊嗣昌已經到達京城,正式就任兵部尚書一職。

歷史上這楊嗣昌是個狠角色,也頗有軍事才能,他提出的四正六隅之策,大明十省剿防協作,嚴密有效。計劃實施後,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接連失敗,要不是清兵入寇,很有可能李自成幾人便完蛋了。

同時王鬥也覺得奇怪,這清兵與農民軍怎麽就配合得這麽好?每每農民軍將要失敗的時候,清軍立時入關劫掠,又讓那些農民軍死裏逃生。

暫時這個不是王鬥關注的,他關注的是如果楊嗣昌要實施他的四正六隅計劃,依歷史,實施這個計劃需要增兵十二萬,增設剿餉二百八十萬兩,恐怕,保安州的負擔又要加重了。

帶著這個憂慮,三月二十五日這天,王鬥來到了舜鄉堡。

隨行的,有州城管屯官張貴與營操官田昌國一行人,舜鄉堡軍民熱情地歡迎了操守王大人的到來。

王鬥看了舜鄉堡西北兩面新建的軍戶家園,與當初的舜鄉新堡一樣,這裏也是一排排整齊的軍戶營房,街巷用山石鋪就,留有排水溝,頗為整潔。在家園的外面,只是建了一個兩米高的小圍墻,與舜鄉新舊二堡城墻相連,省去了建堡最大的花費。

眼下的舜鄉堡,已經比王鬥初到舜鄉堡時大了近三倍,人口一萬兩千多,看著眼前的城堡,張貴與田昌國都是驚訝不已,現在的舜鄉堡,比起以前來,可說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對於舜鄉堡西北兩面不修高厚的堡墻,張貴二人表示憂慮,王鬥嘆道:“堡墻修得再厚,軍士不敢野戰,終是無用。”

張貴二人唯唯諾諾,王鬥還詢問了林道符關於舜鄉堡的內政事務,除了舜鄉新舊二堡的老軍戶外,住於西北兩面這五千多口新軍戶,由於大多民戶出身,內中並沒有多少原百戶,總旗之類的管事軍官,林道符便依照王鬥的指令,對這些人實行保甲制。

編組以戶為單位,設戶長,十戶為甲,設甲長,十甲為保,設保長,都是以原來民戶有名望的人擔任,這是沒辦法的。設保甲後,以聯保連坐,一家通賊,九家舉發,若不舉發,十家連帶坐罪。這樣可以有效地清除隱藏在人群中的各樣奸細。

同時王鬥還醞釀實行門牌制,更好地對治內軍民實行治理。當然,以後這保甲制推行開,由於各地人口情況不一,保甲制會略有彈性,編制以十戶為原則,一甲不得少於六戶,多於十五戶。一保同樣以十甲為原則,不得少於六甲,多於十五甲。

大明現今普遍在各地設立保甲制,不過組織上卻沒有王鬥這麽嚴密。大明裏甲制已經破壞不堪使用,王鬥希望這保甲制可以有效地對基層實行治理。

說破了,保甲制與軍戶制也差不多,保長基本上就是百戶的職務,這些民戶雖然都加入了軍戶,只是王鬥手上沒有告身,不能授於這些保長,甲長們相應的軍職,他也不便私下任命這些人為小旗,總旗,百戶,正好大明在各地實行保甲制,就拿來用了。最好以後還是對這些人實行軍戶的軍職編制,這樣更簡單,更統一。

……

隨後王鬥又去看舜鄉堡新設立的幾個工廠,特別是木器廠,這是王鬥現階段重點關注的。

從年初起,舜鄉堡初步建立起銃械廠,火藥廠,被服廠,鐵廠,木器廠等作坊。這些工廠都是建於舜鄉堡的郊外,位於舜鄉堡西北,西南幾個方向。

原來這些作坊都是位於堡內,現在全部搬遷到堡外,廠房新設,頗顯零亂,很多作坊只是略略一個雛形,一些工匠們在整理忙活著。依初步劃分,那火藥廠,煤廠,鐵廠,被服廠,都是歸於銃械廠的門下,由李茂森主理管轄。伐木場與石料廠則歸於木器廠的門下,由老匠吳世宦的大兒子吳良亨主理。至於磚窯,石灰窯等作坊,現在還沒有影子。

論起工作熱情,這些工匠們與以前比可說是天差地遠,不過林道符向王鬥訴苦,說各廠新設,人手不足,勞力缺乏,各位匠工分工不易等。這些問題,很難解決。

特別是工匠,舜鄉堡頗為不足。舜鄉堡原有工匠一百八十多人,有打制軍器的,也有打制民器的。另有組裝武器盔甲,分制定裝紙筒彈藥的普通工人一百多人。

在輝耀堡寇家溝鐵廠,有技師礦工三百多人,還有一些粗壯婦人在運煤運鐵。最後便是舜鄉堡李大集硝官李之芬,每日指揮那五十多個男女挑尿挑糞,灌溉那塊集硝之地,然後將這些硝石制成火藥。

各廠新設後,在分工上,李之芬不用說,帶著自己五十多個男女工人進入火藥廠。還有分制定裝紙筒彈藥的普通工人也分了五十人進入火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