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火器之威(第2/2頁)

盧象升將手中的火銃交給身旁的親將陳安,陳安愛不釋手地撫摸這只鳥銃,左看右看,盧象升的幾個弟弟也是一同圍上觀看,東路參將張國威與東路遊擊毛鑌也在旁探頭探腦。

陳安忽然對王鬥施禮道:“王千戶,某有一事不明,還望指教。”

對盧象升這個心腹親將,王鬥不敢怠慢,他忙道:“將軍有話請說,指教不敢當。”

陳安道:“某觀舜堡的鳥銃果是精良犀利,也沒有炸膛的隱患,就不知在作戰時,可否會如余者鳥銃一樣,有啞火,不能擊發等缺憾?”

鳥銃,也就是前膛火繩槍,普遍有容易啞火的毛病,主要願因就是火門的點火藥容易被風吹走,或被雨淋濕,特別是在大明的北方之地,經常狂風大作,作戰時鳥銃的啞火率更高。

萬歷三十四年的《兵錄》曾有談:“三眼銃與鳥嘴銃,鳥嘴在南多用而北少用,三眼在北多用在南少。此為何哉?北方地寒風冷,鳥嘴必用手擊,常力不易,一旦火門開而風甚猛,信藥已先吹去,用輾信易壞火門,一放而虜騎如風至,執之拒敵甚為不便。此三眼銃一杆三銃,每銃著鉛子二三個,伺敵三十步內對準而放,一炮三放其聲不絕,無有不中。虜馬至則執此銃以代悶棍,虜鐵盔鐵甲,雖利刃不能入,唯以此銃擊之,故於北方鳥銃、三眼銃有此之別。”

容易炸膛,又容易啞火,所以在大明北地,鳥銃不如三眼銃受歡迎也就在情理當中。就是舜鄉堡的火銃,制造得再精良,平日火銃的啞火率也達到一成。這還是夏天與清兵作戰,如果是在秋冬季節,舜鄉軍手上的火銃威力更要大大減弱了。

想到這個問題,王鬥也是呆呆出神,想起歷史中軍火專家趙士禎曾有發明一種軒轅銃,好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過實物自己沒有見到,也不知道可靠不可靠。

目前階段,王鬥卻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他老老實實地道:“有,我舜堡的火銃,平日啞火率也高達一成。”

陳安大為失望,道:“如果火銃啞火不能擊發,等賊寇近了身來,又該如何?”

王鬥道:“別無他法,可能靠將士血戰肉搏了。”

陳安嘆了口氣,不再問下去。

……

接下來,盧象升又看了王鬥長槍兵的技藝表演,看到很多軍士都可以在二十步外挺槍刺中人形木把上各個目標,而且他們沖刺時那種一往無前的氣勢,給盧象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膽子小點的敵軍,見舜鄉堡長槍兵這樣氣勢洶洶的沖來,氣勢上先矮了三分,怕難以擋住他們的一槍之合。紀世維看得臉色有些白,東路參將與遊擊也覺得舜鄉堡的軍士殺氣過重。

盧象升問了一下,王鬥考核武藝是按照戚帥的練兵實紀分為三等九則,按王鬥說的,舜鄉堡軍士獲得最高考核技藝的是上等中則,在舜鄉堡上等軍士很多,不論是兵冊上的鐵甲銳士,還是舜鄉堡內的軍壯。

聽到這裏,盧象升沉默了,越發想到那首級問題,不過他沒說什麽,只是道:“王鬥,你招集堡內所有軍民百姓,本督要親自向他們宣慰撫恤。”

……

王鬥讓林道符去招集堡內外的軍民百姓,這個招集過程中,盧象升並沒有進堡,他只是沿著堡外行走,眾人都是跟在身後,舜鄉堡幾面殘留坑坑窪窪的大土坑,引起了盧象升的興趣,聽著王鬥的解說,他興味昂然地連連點頭,他還看到了南門外那遺留的戰場痕跡,大塊大塊的血斑,可以看出當時的慘烈。

看到這個情形,不說保安衛守備李貽安等人驚訝,他們早知道舜鄉堡經過一場慘烈的攻防戰,卻沒想到慘烈到這個地步。懷隆兵備道紀世維與東路參將,遊擊等人也是看得咋舌不已。

在南門外,王鬥略略說了說當時的攻防戰,他重點說那些死在舜鄉堡下的百姓,他道:“戰後,卑職將這些義民收殮,就葬在舜堡南面的釜山腳下,卑職為她們建了墳冢,又修建了一座廟宇。”

盧象升緩緩地閉上了眼睛,最後他道:“王鬥,你帶本督前往觀看,那些戰死的軍民,本督要親自為他們上香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