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2/3頁)

在皇上的關注下,內閣首輔的嚴切下,就算兵部尚書不在,兵部各員也是以前所未聞的速度查核明實,隨後以飛快的速度移文都察院,都察院又立時派出人員,前往宣府鎮找尋巡按禦史薛才德勘查原冊……

……

崇禎九年七月十七日,在清兵攻陷昌平後,十九日,清兵西路軍與東路軍合兵一處,近十萬人浩浩蕩蕩進入大明京畿之地。

很快的,他們又攻下良鄉,接著圍攻順義,順義知縣上官藎與遊擊治國器,都指揮蘇時雨拒城堅守。城池陷落,上官藎與治國器、蘇時雨幾人盡數戰死,百姓財帛被擄獲一空。

清軍乘勢,又攻下寶坻,定興,安肅,大城,雄縣,安州等近畿州縣,此時在京畿附近,兵部尚書張鳳翼自請督師,還有宣大總督梁廷棟,加上各鎮來援的軍隊,連京營的軍隊共有十幾萬人,卻是畏懼不敢出戰,坐視清軍飽掠。

由於言官的不斷上疏彈劾,張鳳翼與梁廷棟自度不能免罪,遂每日服用大黃藥求死,由於吃藥用多,二人在九月初相繼死去。事後二人都被詔定大辟之罪,抄沒家產。

八月時,大同總兵王樸擊清兵於涿州,報捷斬首一千余級,事後查明大部分是殺良冒功。

清兵勢大,崇禎帝召盧象升率軍入衛,再賜尚方劍。此時盧象升以兵部侍郎身份總理川、陜、晉、豫、楚、山東、江北七省軍務,不久前,剛在滁州、七項山大敗高迎祥、李自成等軍隊,按到命令後,盧象升無奈率軍北上入援,李自成等人僥幸逃竄,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八月二十日,盧象升領軍到達真定府,清兵已是退走,京師解嚴。

二十八日,清軍大部由建昌、冷口出關,奏樂如同凱旋,並高舉“各官免送”的木板,此時清軍精銳在前,擄獲的人口物資緩緩在後,明軍大部卻是不敢追擊。獨永平監軍劉景耀憤怒不忿,率兵戰於遷安棗河村,夜襲斬殺清軍二百余人。

九月八日,清武英郡王阿濟格奏捷,其軍直入長城,過保定,至安州,克十二城,凡五十六戰皆捷,俘人畜十七萬余,生擒明總兵巢丕昌。

崇禎九年九月十五日,清兵盡數出邊,這場浩劫中,大明損失慘重。

……

崇禎九年九月二十日,由於兵部尚書張鳳翼卒,崇禎帝急需一位有才能,有魄力的兵部尚書統籌全局,他環顧廷臣,卻是無有可用者,便起用丁憂在家的楊嗣昌即任。

楊嗣昌曾任宣大總督,當時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楊嗣昌處心積慮,幾次上疏獻計獻策:“請開金銀銅錫礦,以解散其黨。又六疏陳邊事,多所規畫”,給崇禎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認為其是個人才,可為閣臣。

原宣大總督梁廷棟與張鳳翼死去,崇禎帝同時詔升盧象升為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大、山西軍務備邊。盧象升要求陛辭,和崇禎帝面談治國之策,沒有獲得同意。

“斬首八十級,沒想到衛所之中,竟有如此勇將!”

九月二十三日,盧象升到達宣府鎮懷來路城,懷隆兵備道紀世維與路城相關人員榮幸地接待了盧象升一行人。

一到懷來,盧象升迫不及待的,便加求觀看兵備府的詳細文冊。

對此次大捷,他早已看過相關塘報,宣府鎮東路斬首二百八十一級,盧象升認為不可思議,不過各方查驗為實,兵部己在商議如何升賞相關人員,撫恤傷亡軍士,由於這獎賞的銀子要由禮部出,禮部尚書說自己部中沒錢,銀子要兵部出,雙方扯起皮來,這升賞之事,便遲遲不能落實,讓一幹滿懷期盼的人員等得心急如焚。

此次宣府鎮東路大捷,斬首的二百八十一級中,其中永寧參將張國威部下斬首六十級,東路遊擊將軍毛鑌部下斬首四十級,盧象升認為他們武勇敢戰,不過還算正常。

沒想到那衛所中,保安衛城斬首六十一級,保安州城中,更是斬首達一百二十級,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衛所的守備官軍,什麽時候這麽能戰了?

更讓盧象升意想不到的是,那保安州城下屬一個叫舜鄉堡的地方,竟斬首高達八十級,讓盧象升吃驚不小。他對舜鄉堡那個叫王鬥的小小防守官,也湧起了濃厚的興趣。

聽盧象升如此褒獎自己轄下的將士,紀世維臉上笑開了花,他眉歡眼笑地道:“明公,那個王鬥確是悍勇,崇禎七年時,他曾與幾個夜不收冒死襲營,陣斬奴賊首級十名顆,他更以一普通墩軍之身,直接升為總旗,沒想到此次他又立下如此大功,這皆是賴聖上洪福,明公虎威啊!”

盧象升微笑點頭,他道:“本督受聖上之命,督理宣大、山西諸務,這保安州衛也是我治下的城堡,他們立下如此大功,本督將親自前往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