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懷隆兵備道(第2/3頁)

除了東路永寧參將駐紮在永寧城,懷隆道東路的兵備道、遊擊、管糧通判,還有懷來衛城守備,都是駐紮於懷來城內。城內設有兵備憲司,遊擊將軍署,保定行府,守備官廳,懷來衛指揮使司等官署。

後世的懷來城大部沉於官廳水庫下,不過此時的大明朝,該城卻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宣府鎮志曾言:“懷來雖區區百裏,而西屏宣鎮,東蔽居庸,北當槍竿、滴水崖之沖,南護白羊、鎮邊城之險,前代列戍屯兵,視為重鎮。”又說:“宣鎮厄要之區不在鎮城,而在懷來。”

如此重要之所,自然是城池高厚。懷來城周長七裏二百二十二步,高三丈四尺,城垣上築城樓三座,角樓三座,東、南、西開三個城門,各有甕城拱衛,萬歷十四年全城包磚,城墻外側還建有壕溝,深闊各一丈。

不但如此,城墻上還架著密密麻麻的火炮,大小銅鐵佛朗機近七十副,小銅炮、小鐵炮近一百五十個,虎蹲炮一百五十個,子母炮二十四個,小把炮一千二百個。還有多門的無敵將軍大鐵炮。

除此之外,城內還有懷來守備與東路遊擊率領的遊兵、道標營守兵近五千人。懷來衛有軍戶六千七百余戶,大部分是聚於這衛城之內,可以守衛的青壯軍士眾多,不過這一切,都抺不去懷隆兵備道紀世維內心的恐懼與不安。

夕陽落日,景色很美。

“落日開平路,懷來古縣城,數家惟土屋,萬乘有行宮。雪擁關山壯,塵隨驛馬輕,長橋人並立,還愛此河清。”詩人筆下的懷來城是如此的充滿詩情畫意。懷來城北托臥牛山,南臨媯水河,往日東郊雨霽、西巖月落、北嶺淩雲都是懷來的美景之一,士子仕女遊玩之所。

不過眼前這一切美麗,都被城外那密密麻麻的清兵營帳破壞了,那邊一色旗號,都是白色外鑲紅邊,正是清兵鑲白旗的軍隊。

“賊奴勢大啊。”

看著城外的清兵大營,良久,懷隆兵備道紀世維長長地嘆出一口氣。

紀世維今年四十七歲,以山東提刑按察使司副使的身份充任宣府鎮懷隆道兵備,提督該地的兵馬錢糧,又兼理屯田與馬政。他的長相儒雅,三絡長須飄飄,以大明官場的審美觀來說,算是一個美男子,頗附合官場上的官容體統,他能步步高升,與他的長相也頗有關系。

紀世維上任後,曾有一腔的雄心壯志,但在現實面前,卻發現自己的有心無力,僅在懷隆道幾年,自己就遭遇了兩次的清兵圍城,徒呼奈何。

此時在紀世維的身旁,還站著保定府的通判奉時雷,東路遊擊將軍毛鑌,懷來守備黃昌義。除了奉時雷,幾個武將都是對紀世維畢恭畢敬。

說起來,兵備道紀世維官職不過正四品,而東路遊擊毛鑌官職是正三品,乃是以萬全都司都指揮僉事的身份充任遊擊將軍。還有懷來守備黃昌義,他是以懷來衛指揮使的身份充任守備官,官職同樣是正三品。

不過大明重文輕武,紀世維兵備官的身份,讓他可以與宣府鎮副總兵平起平坐,不說遊擊將軍,就是東路的永寧參將,一樣受他監督指揮。所以在紀世維面前,二人的神態畢恭畢敬就可以理解了。

不但如此,二人在奉時雷面前同樣是恭恭敬敬,雖然奉時雷只是一個正六品的小官。

大明在各邊鎮實行總督、巡撫、兵備幾級的文官管理體制,負責一鎮一路的軍、政諸事。同樣的,在各鎮、各路、各州府中,又設立戶部郎中,府同知、通判等戶部官員,負責監收支給一路的軍隊糧餉。

同知、通判官雖小,但控制著諸路軍隊的糧草物資提供,是各路將官們的衣食父母,誰人敢得罪他?在大明許多地方,就是很多從二品官身的參將,也要受這些正六品通判的監督指揮。

“是啊是啊,賊奴勢大,賊奴勢大啊。”

聽了紀世維的話後,毛鑌與黃昌義連忙出聲應和,讓紀世維更是嘆氣。

沒想到此時傳來一個聲音:“宣鎮的武人都是酒囊飯袋,任由奴賊橫行。”

卻是保定府通判奉時雷自顧自說了一句,渾不顧毛鑌與黃昌義投來的怪異目光。

奉時雷今年四十三歲,以保定府通判身份負責懷隆道東路的糧餉事宜,在懷來城內有供他居住的保定行府。宣府鎮東路雖有幾個州,但管糧通判只有他一個,由於主管一路軍隊的糧餉,懷來城內外沒有人敢對他不恭敬,這讓他的脾氣頗大。

紀世維微微皺眉,道:“奉大人,慎言。”

對於奉時雷,紀世維也不好說什麽,奉時雷是戶部官員,與他不同系統,他雖受自己節制,但主管他的卻是鎮城的戶部郎中。只是大敵當前,特別是身旁有幾個武人,奉時雷的話如果引起文武不和,此乃大忌,所以他的話語中便露出責備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