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登城(第2/5頁)

還有一顆鐵球打在一個白甲兵騎坐的馬匹上,直接將馬頭上砸開一個血肉模糊的大洞。那匹戰馬只發出了一聲嘶叫,就翻滾在地,將那白甲兵壓在了馬下。

最後那顆鐵球沒打中什麽目標,不過它蹦蹦跳跳的,卻是砸壞了一輛獨輪車,滾斷了後面跟來兩個清兵跟役的大小腿,讓他們滾在地上慘叫不已。

此時清兵走得更近,那四門佛朗機銅炮的發射就到此了,王鬥心下暗嘆,此時的火炮作用還是太小,嚇人比打人好。不過對城樓上的幾個將官來說,這兩輪佛朗機銅炮的發射還是成果顯著的,約造成了十名清兵的傷亡,還打壞了兩輛韃子的盾車與獨輪車。

最後城墻上還有兩門小銅炮,前膛裝彈,威力不大,射程只在百步。

這兩門小銅炮不似那幾副佛朗機銅炮一樣架在高高的鐵木架上,只是架在一個小小的四輪車架上,每門炮前,還在城墻下開了一個炮孔,從這裏往外射擊。

兩門小銅炮各有兩個炮手,此時炮內早已搗實了火藥,火門內也灌滿了火藥,除了各一個炮彈外,炮內還塞進一些石子鐵彈之類的,炮隊隊官一聲喝令,用力一揮手中的令旗,大聲道:“開炮!”

“轟轟!”兩聲響。

兩門小銅炮噴射出了火光與煙霧,城外傳來慘叫。

就在這時,清兵大陣中忽然傳來激昂的戰鼓聲,城下的清兵一齊呐喊,他們豎起旗幟,狂叫著向前沖鋒而來。

……

“穩住,穩住,等中軍號令再開火!”

韓仲在城墻上來回大步走著,他一邊看著城下清兵們的動靜,一邊對自己的部下大聲喝道。

韓仲與孫三傑已是下去城樓,親自到各自負責的城墻上指揮己方哨隊作戰。只留下林道符,鎮撫遲大成,還有韓朝與溫方亮與王鬥的中軍部一起在城樓上了望。

此時在甕城上的垛口垛墻處,還有城門左右兩側的城墻處,各個垛口上,已是密密麻麻布滿了舜鄉軍韓仲左哨與孫三傑後哨的軍士火銃手,他們架著火銃,只是向沖鋒前來的清兵們瞄準。

他們身上都是披著盔甲,有一些還是鐵甲。舜鄉堡現在共擁有鐵甲兩百五十多副,原來庫房內還有一百八十多副盔甲。由於首部為韓仲的左哨軍與孫三傑的後哨軍作戰,為了減少傷亡,王鬥讓沒有參戰的韓朝右哨軍與溫方亮的前哨軍都將自己隊中的盔甲讓出來,給這兩哨軍士使用。

兩哨連上旗手護衛軍官等,共有軍士五百余人,舜鄉堡有四百三十多副盔甲,所以除了兩哨的兩百長槍兵個個身披鐵甲外,余者的兩百火銃兵也分到了一部分鐵甲,大部分也有棉甲或是皮甲護身。

由於還未近戰,所以城墻處各個垛口上防備弓箭的懸戶都是暫時搬開,方便火銃手們的射擊。

此時在左哨軍的韓仲這邊,聽到外面清兵的呐喊聲越來越近,很多軍士都是臉色蒼白,韃子兵威名顯著,不比以前各人殺過的匪徒山賊,各人臨敵的心理壓力非同小可。

不過舜鄉軍平時訓練嚴格,軍紀森嚴深入人心,特別是不久前規定的舜鄉堡守城軍法:作戰時,有回頭者捆打!擅行動者捆打!見賊大聲喧嘩者,被傷高叫驚走者,都遵照臨陣退縮,軍法示眾!

鎮撫遲大成帶著自己的軍紀隊不斷巡視,所以雖是生死攸關,不過還是人人肅立,不發一言。

左哨的四隊士兵,除了幾個從垛墻瞭望孔觀察敵情的隊官外,此時都是立在自己草廠旁的隊旗前,哨中一百名鐵甲長槍兵分兩排持槍而立,他們一排擊殺,一排視情況作為援兵。每隊的火銃兵也是同樣分成兩排,一排架槍在垛口上瞄準,一排持火銃立在後面,等待著自己的射擊。他們小心地看著手上的火繩,防止它燒完或是熄滅。

不止是他們,每隊戰兵中由堡內青壯男丁編成,拋射滾木檑石,傾倒金汁的輔兵們,他們也是靜靜地蹲立在自己的器械旁,緊咬著牙,只是一言不發。

城頭上一片安靜,只有猛烈的太陽直直曬射在城頭上。

各將兵披著厚厚的盔甲,各人臉上都是滾出豆大的汗珠,卻沒人去擦拭一下。

韓仲從垛墻處看著越來越近的清兵們,他也是緊張地吸氣,口中不住道:“小子們,給我穩住了!”

韓仲估計韃子兵早看出城門在甕城的左偏,所以向這邊推來的盾車竟有十五輛之多。盾車後的不遠處,也有眾多的韃子兵跟役,穿著棉甲,或是未著甲,推著七、八十輛的獨輪小車,上面滿載泥石等物,用來填取城前的溝塹之用。在這些獨輪小車的後面,又有十數個韃子跟役,擡著幾副簡陋的雲梯,跟隨獨輪小車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