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 捉生(第2/4頁)

各屯堡軍戶轉移後,他們的家園肯定要被清兵燒毀,不過人在就好,家園毀了,還可以重建起來。

六月二十八日,靖邊堡畜場所有的豬羊也盡數趕入舜鄉堡或是靖邊堡,將為戰士們的殺敵,增添力量。

崇禎九年七月初四日,終於,清武英郡王阿濟格,偕貝勒阿巴泰、揚古利,統領清兵、蒙古兵五萬余人,在攻克獨石口,雕鶚堡,長安嶺諸堡後,浩浩蕩蕩而來,他們經由保安衛,懷來衛境內,在居庸關前面的延慶州停留了下來。

他們一邊派兵四處擄掠,一邊等待另一路自喜峰口入關清兵的消息。

一時間,宣府鎮東路的保安衛,懷來衛,延慶州,永寧衛等地烽火四處,有如地獄。

清兵入寇,七月初,京師戒嚴,崇禎帝急令內臣李國輔守紫荊關,許進忠守倒馬關,張元亨守龍泉關,崔良用守固關。幾天後,又命成國公朱純臣巡視邊關。

同時大明兵部傳檄各地總兵火速領軍入援。

七月初三日,兵部急咨大同巡撫:“奉旨,今賊奴狂逞,雲鎮已有旨選銳入援,還著飭勵道將,萬分嚴防。”

七月初四日,兵部咨文更為嚴厲急促:“兵部尚書張題覆,咨大同巡撫,奴賊自宣入昌聲勢日迫,飛檄雲中兵將星馳入援,限該鎮文到日為始八日到京,若違限不到撫鎮均當請旨處分!”

七月初五日起,山東總兵劉澤清,山西總兵猛如虎,大同總兵王樸、保定總兵董用文,山永總兵祖大壽。此外關、寧、薊、密各總兵祖大樂、李重鎮、馬如龍盡數領軍入援。

七月初六日,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掌禦馬監印務曹化淳題報:“接獲聖諭,奴孽深入,隨行勇衛兩營管理孫繼武等將,原派城外列營軍勇挑選精健兵丁,委令參將孫應元等統領,隨即星馳入援,務將逆奴剿殺……”

……

崇禎九年七月初七日,洋河邊上。

石門灣,這裏是洋河的轉折口,水流較平緩,往上不遠處,就是桑幹河與洋河的交匯處。在離河數百米外的一個山坡上,正有一座破敗的山神廟,廟內的神像斑駁零落,早分不清他們原來的顏色。

在這廟內以及周邊高地上,此時正小心翼翼潛伏著一小隊來自舜鄉堡的夜不收哨探。從這裏看下去,洋河兩邊的動靜,一舉一動,皆是落入眼中。

“看來情形不妙,又有一牛錄的韃子渡過河來,再過幾日,就是我們舜鄉堡,也會有奴騎騷擾了。”

說話的是一個滿腮虬髯的大漢,他身材魁梧,身上披著皮甲,腰間掛著一個紅色腰牌,卻是舜鄉軍中上等下則技藝的軍士。手上拿著一根槍棍,身後還插著兩根標槍。

這夜不收叫溫達興,原是舜鄉堡管隊官溫方亮隊中的家丁,同時也是夜不收出身,因身手好,便選入韓朝新建的騎兵隊中。聽說在崇禎七年時,溫達興也斬過一個後金馬甲的人頭,還將頭皮剝了下來,甚是冷酷。

他看了旁邊一人一眼,低聲道:“謝頭,這兩日我們也哨探得差不多,該是回堡了,眼下韃子哨探越來越多,如果遇上了大股的韃子兵,我們這小隊人,怕是不夠他們塞牙縫。”

他身子低趴著,還刻意壓低聲音,怕是會驚著河那邊的清兵一樣。在廟前一個大石後,謝一科正不住對著山下探頭探腦,他眼中閃著興奮的光芒,說道:“再等一會,看清楚過河的韃子有多少人。”

他對身旁一人低聲道:“書生,你都記清了吧?”

旁邊一人沉聲道:“謝頭放心,這幾日所探賊奴旗號,人數,器械裝備,小人都記得一清二楚。”

說話的是一個叫黃國庠的夜不收,年在二十五、六,人長得高瘦,相貌英俊,舉止沉穩。崇禎八年時,黃國庠投靠了當時還是靖邊堡屯長的王鬥,崇禎九年時,王鬥組建騎兵隊,黃國庠被選入,他擅用手銃,還擅用馬刀,不過在隊中不怎麽說話,平日總是靜靜地看著天空,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小隊人都聽說了,在崇禎七年時,黃國庠家人都被後金軍殺害,所以他對後金有一股強烈的恨意,過去的經歷也讓他沉默寡言。

王鬥曾有規定,舜鄉堡夜不收在出外哨探時,必須使用他規定的那種後世密碼本,采用字典的換算方式,這樣就算情報被敵軍繳獲,也不可能得知其中的內容,大大保證了情報的安全。

這種情報體系對哨探人員的知識度要求頗高,需要認識很多字,因為黃國庠識字最多,又長得白靜,所以在謝一科這甲小隊中,向是有著白面書生稱號的黃國庠在做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