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2/3頁)

齊天良則是話多了一些,他叫道:“大人只管放心吧,俺老齊別的不說,領著軍戶們種田還是好手,大人只管等著糧米滿倉吧!”

王鬥緩緩地點了點頭,眼下基本農閑,齊天良便領著堡內軍戶繼續開墾農田,維修前些時間被流寇們糟蹋的田地禾苗,那個蘭州大水車被拆毀砸爛,也需要重建,還有被燒毀的畜場同樣需要重建,堡上的女墻,堡內外的校場等,也一樣需要興建。

這些事情王鬥都有一個事程表,鐘調陽,齊天良等人按著辦理就好,說實在,齊天良也很熱愛這份種田的工作。

王鬥又對鐘榮道:“鐘先生便留在堡內,協助鐘調陽,齊天良二人處理堡內文書事務!”

鐘榮站起身來,深施一禮:“學生謹遵大人之令!”

鐘榮現在只是一個攢典,吏之最末等,大明國家官吏考課之法,九年三考,分稱職、平常、不稱職三種。三考過後,二考稱職,一考平常,可以升一級。三考都為稱職,便可升兩級。

雖衛所小吏評語都由衛所掌印官評定,不過升遷卻是由衛所經歷司報經吏部批準,鐘榮幾年之內想要升職,這太困難了,而且大明文官內排資論輩風氣太濃了,鐘榮想進舜鄉堡任高級書吏,顯然遠不夠格。未來王鬥想要使用文人,只得從舜鄉堡或是董家莊等地尋找吏員了,希望能收攏一些有用的人才。

王鬥又道:“高史銀任董家莊管隊官,楊通任貼隊官,韓兄弟二人,隨我進舜鄉堡。”

高史銀原來是小旗,楊通是普通軍士,高史銀與楊通二人此次算是立下軍功,不管二人未來升賞官位如何,董家莊這個重要的地方王鬥是占定了,不過王鬥只能將自己嫡系安排如此了,自己吃肉,也得讓別人喝點湯不是?

聽了王鬥的話,高史銀與楊通二人都是裂開嘴直笑,終於升官了,還外放一堡,這真是太好了。

韓朝韓仲兄弟二人也是直笑,相比各人,他們更願意跟在王鬥身旁,這樣未來前途更不可限量。

除了韓朝韓仲兄弟外,此次王鬥也決定將謝一科帶在身邊,這家夥,好好磨礪一下,說不定又是另一個鐘調陽。此外王天學,陶氏,李茂森幾人,還是讓他們繼續留在靖邊堡內打制兵器,研究醫藥。

靖邊堡這個地方,就作為自己的後方大本營吧。

各人事務安排好後,王鬥的心思也是飄到了舜鄉堡處,自己升官了,地盤勢力也是擴大了,不過要養的軍戶人口更多了,明末衛所的困苦是出名的,一個千戶所幾千人口未來都要靠自己養活,這壓力可想而知。而自己要收攏整個千戶所的軍心民心,只有讓他們過上與靖邊堡一樣的好日子,如此,自己才可以集一所之力,在未來的危機中取得勝算。

或許自己眼下的底氣,就是背靠一堡軍戶支持,靖邊堡上下一心的民氣。

還有,前些時間自己帶人夜襲賊營,抄得了眾多的金銀糧草,由於時間緊迫,自己僅讓部下藏起了三千多兩的銀子,余者三千多兩銀子,還有馬匹糧草等物,只得盡數上交。

好在操守官徐祖成還夠意思,事後又分給了自己五百兩銀子,此外還有一百四十三匹戰馬,四百多石的糧食,還有兩百多把的刀槍兵器,這些物資,或許可以稍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

對於王鬥前去舜鄉堡上任,靖邊堡軍戶歡喜中也有傷感,他們已經習慣了王鬥在堡內的日子,王鬥這一去,他們還真是不習慣。好在這靖邊堡是大人的根本,舜鄉堡離靖邊堡也不遠,大人還是會經常回家的。

崇禎八年十月十六日,王鬥婚期還未滿,他便率領眾人離開靖邊堡了。

此次王鬥決定帶五隊戰兵,一隊夜不收前往舜鄉堡。

靖邊堡內共有七隊戰兵,兩隊輜兵,一隊夜不收。留一隊戰兵,還有兩隊輜兵在靖邊堡內,一隊戰兵隨高史銀等人去董家莊,那些兵都將成為軍官種子,在當地開枝散葉,按王鬥的練兵制度,很快又可以在兩堡內拉起數倍的強悍之士。

余者軍士盡由王鬥帶走,他需要這些戰力勘比家丁的軍士保證自己在舜鄉堡內的威嚴。

防守官,相當於營兵中的把總,所以王鬥出行時,便帶上了大大寫著王字認旗的五方旗一副,高招旗一副,巡視旗四副,此外還有一些掌號金鼓等旗手,也算是旗幟鮮明,兵強馬壯。

繳獲的那些戰馬,也保證了王鬥七十余名軍士可以一人雙馬。馬上各人,還都披著鐵甲,這種軍威陣容,在舜鄉堡內,算是排在穩穩的第一位了。這證明了王鬥的實力是舜鄉堡內任防守官的不二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