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原則(第2/2頁)

除開墾荒地外,靖邊堡的軍戶還挖掘了一些灌井,不過沒有興修新的渠道水利。

從靖邊堡往北與往南,那邊多有舜鄉堡各屯堡,如周莊,胡莊,茶房堡的屯田地。甚至在東南方向,那邊還有保安衛後千戶所,也就是五堡轄下欒莊堡的各屯田地。

這些地方土地相互交雜,許多還是各軍官們的私田,因此在這些地方修建水利,權利歸屬不明,產權模糊,容易引起爭端,大大影響渠道水利的發揮。

況且水渠水利的修建耗費巨大,工期繁長,工銀口糧如何攤派,修成後如何分水,到時又有數不清的扯皮。歷史上北地爭水激烈,同渠者村與村爭,異渠者渠與渠爭,詣訟兇毆不計其數。

而灌井就省事多了,井灌多為農戶獨家或自願合作的數家所開,產權明確,便於使用和管理,不易引起糾紛。況且大明現在各地幹旱,河河湖泊水源減少,甚至幹涸,渠道水利作用也大大減少,而灌井水源則比較穩定。

因此,靖邊堡軍戶們沿著新開墾的田地中,又新打了十幾口的灌井,以供這些田地使用。

董房河邊那架蘭州大水車也成為絕唱了,從靖邊堡最初開墾的一千多畝土地散去,周邊並沒有荒廢的渠道,要建水車,便要修建新的水渠水池,便要回到上述的問題中,所以新開墾的田地只打灌井。

按老規矩,在崇禎七年加入靖邊堡的最初五十五戶軍戶,原先各人曾分得土地二十余畝,此時新土地開墾出來後,各戶再分土地二十畝,以後這四十畝土地便屬他們家所有,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此外還余一千多畝土地,給崇禎八年初加入的三十余戶軍戶各分田地二十畝,余下的便是王鬥、韓朝、韓仲、齊天良等人的軍官田地。楊通,鐘榮,高史銀,鐘調陽幾人也各分到幾十畝的田地,讓幾人都是欣喜若狂。鐘調陽不顧父親鐘正顯的強烈反對,已經決定加入靖邊堡軍戶,以後他的根便是深紮在這片土地。

不過依王鬥的土地政策,不論是堡內的軍官還是普通軍戶,將來都必須按畝納糧,王鬥不希望未來自己治下出現不納糧的特權階層。

至於崇禎八年中加入的那六十多戶新軍戶,只能等待未來開墾出荒地,再分取給他們了。

分取田地時,各戶都是以抽簽決定公平,連軍官也不例外。

分到田地後,眾軍戶們歡天喜地,看著他們那高興的樣子,後來的軍戶們個個神情熱切,只盼望著將來自己分取土地的那一天。

不過崇禎八年初加入靖邊堡的那二十多戶匠戶仍是不分田地,他們每月靠堡內發下的口糧與勞作獎勵過日子,成為靖邊堡專業的手工業者。

……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今年年景較好,所以靖邊堡決定過了八月中的秋分時節再進行秋播耕種。

這段時間,堡內便是在準備種子,還有耕牛農具等。

崇禎七年加入靖邊堡的那五十余軍戶早已分下了耕牛農具,不過崇禎八年初加入的三十余戶軍戶,他們新分到田地二十畝,卻是沒有耕牛農具。堡內要租借給他們耕牛農具種子,借給他們米糧口食,此外各人灌井中的水車也要使用騾子牽引,這些都需要堡內事先備置。

八月初五日這天,王鬥在總旗官廳內與齊天良等人商議這耕牛農具的事情,王鬥決定還是到州城去買一批耕牛農具回來。如有必要,這耕牛騾子等物,還是一次性買個百余頭回來為妙,可惜王鬥的財糧一向緊張,只能分批一次次的買了。

王鬥現在靖邊堡的軍事防務安排,七隊戰兵,輪流一隊職守總旗官廳,一隊上堡墻巡邏,一隊在堡周邊遊弋巡察,余者或是訓練,或是在堡內休息。至於韓朝領的夜不收,除了輪流留一班人在堡內外,余者向來是神出鬼沒的,經常是幾天不見人影。

正在商議中,一個在堡外巡邏的戰兵急沖沖地進來稟報,說是堡外出事了,舜鄉堡轄下的三個屯堡,周莊,胡莊,茶房堡的幾個屯長,共領著數百人,拿著刀棍,向靖邊堡匯集而來,說是要捉回從他們屯堡逃來靖邊堡的軍戶人口。

此外他們還認為靖邊堡挖了他們的屯田地,要王鬥給他們一個交待。

依在堡外遊弋的那隊戰兵發現,五堡轄下欒莊堡的管隊官也是帶了一批人前來,氣勢洶洶的,原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