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 上官視察

經過王鬥的拍板決定後,這幫工匠便開始熱火朝天地幹起來,設計圖紙,準備材料。

王鬥提供了他們所需的材料與人力,特別是那制做水車轉軸的木料,所需要一種粗長耐磨的硬木,王鬥雖從四傾梁匪寨內拆了一批木料回來,不過象這種粗長的硬木卻是沒有,最後還是通過張貴,從舜鄉堡那邊買了幾根粗長的老木料,花了他不少銀子。

有了這種硬木,又要開始制做水車輪葉,同樣需要大批的人力材料,王鬥調動了靖邊堡的男女,只是提供老匠支配。

那老匠在制做水車的同時,同時派出了幾個年輕的工匠,到百戶渠河旁去選取安裝水車的位置。同時沿著水車靠河一帶,還需要用石料砌出一個深深的水槽,這些,僅靠那幾個工匠是忙不過來的,王鬥都是提供人力幫忙。

在忙著建蘭州大水車的同時,王鬥同時要求老匠抽出匠工,為自己開始造那種灌井使用的水車,暫時造五架左右。

在去年時,靖邊堡曾打出第一口井“王公井”,井水寒冷清冽,清澈可鑒毛發,眾人引為奇事。為保護水井,不但全井以磚井所砌,還在上面建井亭以蔽風雨,又在井旁設轆轤以便提水。

同時在去年時,堡外還打出了五口灌井,同樣都是青磚結構,作為靠水渠外田地的補充。不比靖邊堡內的水井,這灌井當然不可能用人力提水,必需建水車引水,而且還需要使用畜力,到時王鬥又要去買幾頭騾子了。

其實論起灌溉,最好還是修渠建池。在大明太平年節,北地一些村莊,除了水渠外,幾乎每村每堡都有一個到二個水池,用於解決人畜日常用水,甚至是生活用水。

不過建渠修池用費多,工程大,就算開鑿一個村莊用水的水池,有時甚至要修造幾年,耗資幾千兩銀子才能完成,而且每年的清淤淘池都不是筆小數目。

一想到這裏,王鬥什麽心思都沒了,還是井灌投資小,收益大,慢慢挖井建水車吧。

……

經過努力,十余天後,這架蘭州大水車終於造好,體型龐大,高達十余米,豎立在河槽邊顯得非常的壯觀。

當這天水車開動時,河邊可說是人山人海,不但靖邊堡的軍戶們傾巢出動,就是附近的辛莊及董家莊軍民都是聞風趕來觀看。

在眾人的屏氣斂息中,幾個工匠將河槽邊的閘門抽開,立時水車的篾織輪葉在河水的沖擊下慢慢轉動起來,龐大的水車越轉越快,嘩嘩的聲響,輪葉上的竹筒不斷將水倒入岸邊的水渠中,河水便不斷向前流去。

一片的歡呼,以老匠為首的一幫工匠都是感慨,有幾人還雙目含滿淚花。

或許,這架蘭州大水車是他們這輩子最出色的作品了。

此後,這架大水車便成為靖邊堡的一個奇觀,往後人談到靖邊堡時,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這架大水車。

……

人群中,王鬥自然是非常高興,在回到堡後,他慷慨地支付了那幫工匠們的工錢,同時還流露了招攬的意思。

這群木匠都是心動,其實他們世代官匠,都沒什麽自由,平日裏也是饑寒交迫。此次前來靖邊堡做工,也算是租借,他們得到的工食銀大部分都要上交,最後到自己手上便沒有幾文錢了。

比起王鬥的慷慨,靖邊堡的待遇當然更讓他們心動,雖然這裏環境暫時還差了點,不過這又有什麽?只要能吃飽穿暖,到哪裏都是天堂。只是他們的戶籍不在靖邊堡內,要留在這裏很有難度。

王鬥也是沉吟起來,他現在有了一批打制兵器的匠戶,戶籍是從舜鄉堡轉來的,當時是通過舜鄉堡百戶杜恭的關系,或許自己為了留下這批工匠,自己又要到處送禮了。

自己還是需要試試,還有眼下在靖邊堡建堡的那群工匠將來同樣也要留住。

……

這些時間,木匠們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建造蘭州大水車上,在大水車建好後,他們主要目標便轉向那幾架灌井水車。

制做灌井水車的難度比大水車小得多,很快的,那五架灌井水車也是造好了。

王鬥看過這種灌井水車,其實算是一種改進型的龍骨水車,造價在十余兩,引水後最大極限可以灌田二十余畝。

王鬥其實心中有一種更高效率的引水水車,那便是後世的管鏈水車,又稱“解放式水車”,由機架、錐形齒輪、鏈輪、鏈條、圓皮錢、水管和牽引杆等組成,同樣由畜力帶動。

不過這種水車技術含量大,那齒輪、鏈輪、鏈條幾部分就非常難造,而且需要鐵料多,耗費大,還是用這種大明灌井水車慢慢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