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地窩子(第2/2頁)

聽到王鬥的話,底下各人一陣騷動,顯然防守官許忠俊的保證,對這些人還是有說服力的,而且到時不但有田地,還有耕牛種籽等物分發,對他們也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又有一人問道:“不知小的們將來要納糧多少,耕牛種籽等物將來小的們要償還嗎?”

王鬥大聲道:“明人不說暗話,眼下大夥一起開墾土地,興修水利,這些財帛都是我出,而且考慮到大家的口糧不多,以後每日的工食也是由我來付給。將來等米麥成熟,第一年,我給大家免征稅糧。第二年,每畝屯田征糧一鬥,以充付先前支借的牛具等銀。第三年,每畝屯田征糧兩鬥,此後永為成例,不再另生加派。我王鬥說話算話,當日我與甲長鐘大用言明前往擊殺韃子,事後我果然去了,搏命撕殺後,才有了現在的官位職務!殺韃子是如此,在屯田方面,我同樣也是如此!”

聽了王鬥爽直的話,眾人都是相互而視,個個心動,王鬥話說得直,第二年起就要征糧,反給他們真實可信的感覺,王鬥的話比那些吹得天花亂墜的上官們有說服力多了。如果真如王鬥所說,第三年後便不再加派,那每畝征糧兩鬥各人是完全承受得起的,這只是明初軍戶們的納糧份額,雖比明面上的民戶租重,但在眼下這種年景,這種負擔已經算是很輕了。

話後,雖有一些人還是疑慮不安,不過大部分人心中都是湧起希望,如王鬥所說,希望將來能過上太平安定的日子吧。

安撫訓話後,王鬥吩咐將從董家莊內帶來的牛趕回墩內去喂養,那些鋤頭等物也一樣拿進去。楊通為王鬥將墩內那張唯一的椅子搬了出來,王鬥坐在椅上開始為軍戶們登記文冊,可惜沒有桌子,只能拿塊木板墊在腿上寫了。

王鬥書寫毛筆字繁體字並不是問題,他揮筆而就,將這十戶人依各人軍戶帖一一登記,各戶年籍、從軍腳色、貫址、家口,男婦,成丁等一一備注,並開具正副兩本文冊。

最後統計,十戶軍戶中共有男婦四十五口,其中男子二十二口,成丁十八口,不成丁四口。婦女二十三口,十三歲以上的壯女十五口,十三歲以下的幼女八口。另還有各戶帶來的隨身事產也是一一登記。

忙完後王鬥松了口氣,站起來活動了一下手腳,許久沒有摸筆了,才登記十戶人家,就感覺到有些勞累。

他心下暗嘆了一口氣,以後墩內事務繁多,難道事事都要自己親力親為?特別是這種文書工作。

可惜現在墩內除了他,還有齊天良識幾個字,能算點數外,余者韓朝兄弟與楊通,還有兩個婦人都是連自己名字不會寫的正統文盲。除了自己親力親為還真沒辦法,不過以後隨著屯堡的發展,案牘文書事務越來越多,看來以後得招個書吏了。

那些軍戶見王鬥竟可以流利書寫文冊,也是暗暗詫異,各人臉上都是露出了佩服的神情,這王總旗上馬可以殺賊,下馬可以舞墨,還真是文武雙全,各人內心不由都對王鬥增添了幾分信心。在這大明就是如此,能讀書識字的人總是讓人佩服的。

王鬥忙完後,讓韓朝兄弟幾人為那些軍戶安排住的地方,這麽多人墩內肯定住不下,暫時也沒有營房安排,只能先讓他們沿著墩旁撘些茅屋,暫時居住。

北地流民向有在野外建蓋地窩子的習慣,在地上刨個坑,找些石頭樹枝在周邊壘個小墻,然後在頂上搭一些茅草便可成房屋了,這種建築簡單有效,不需什麽原料,聽聞傳自塞外胡人,只要有一定的柴草碳木,便可很好地抵禦嚴寒。

韓朝幾人指揮那些新居民在墩外搭建地窩子,這方面,王鬥當然沒有韓朝等人懂,他只是要求那些新居民搭建地窩子時要排列有序,而且方便時也要集中到一個茅坑內,不可亂撒亂排,盡量注意衛生。

可以看出,韓朝很有指揮能力的樣子,王鬥看這兄弟二人來歷神秘,似乎很有故事,不過王鬥當然不會去過問他的隱私。

到了晚上,一個個地窩子已經具備雛形,一堆堆的柴火燃起來,加上小孩的玩鬧笑聲,給靖邊墩外增添了許多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