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火路墩(第2/3頁)

放眼看去,董房河河水清澈,兩岸也多草地綠樹,只是過了河的兩岸後,便多大片大片幹燥的土地,風隨便一吹,便不時卷起一片塵土。在河兩邊,有著一些屯軍或是民戶的田地,河水蜿蜒流向西北,一直滋潤灌溉著河邊的這些土地,不過由於長年幹旱,這條河的水位已是下降了不少,露出了不少河灘之地。

王鬥收回目光,盤算著挑了這趟水後,今天的挑水量就算完成了,可以稍微輕松一下。

此時他身上穿的是一件破舊的紅袢襖,原本鮮艷的顏色幾乎退去不見,頭上戴的紅笠軍帽也快跨了半邊,腳下同樣是一雙破舊的紅襖鞋。這便是他穿的大明軍隊制式軍服:鴛鴦戰襖。

舊例大明軍士的鴛鴦戰襖每三年給賞一次,不過此時大明很多邊軍的戰服怕是十年都沒有換過了,王鬥身上的軍服同樣是破破爛爛,不過雖多補丁,倒是漿洗得十分幹凈,這都是家內那個童養媳謝秀娘的功勞,她的賢惠是不用說的。

在王鬥腰間,還掛著一面表明他身份的腰牌,腰牌木質,正面篆刻“墩軍守衛王鬥”六字,左側刻著“保安衛勇字捌佰肆拾伍號”幾字,背面刻著“凡墩軍守衛懸帶此牌,無牌者依律論罪,借者及借與者罪同”等字。這是王鬥在靖邊墩戍守的重要憑證,遺失可是大罪。

在水桶的旁邊,還放著他的長槍。王鬥取起槍,一股血肉相連的感覺湧上心頭,在這個朝不保夕的年代,這根長槍就是他生存的最大保障了。王鬥左手拿槍,彎腰將水桶挑起,並習慣性地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的動靜。由不得王鬥不小心,雖說此時後金軍大部已往大同一帶,不過仍是有小股遊騎在保安州與懷來衛一帶活動,自己要小心遇到他們。

在上個月的七月初七日時,後金汗皇太極,明人稱之為黃台吉的在領軍征服蒙古察哈爾部後,借口明邊將擾其境、殺其民、匿逃人等名,領軍數萬於尚方堡破口而入,隨後在宣府鎮境內大肆劫掠,進而兵圍鎮城,宣府城守兵發炮將其擊退,黃台吉退往大同一帶。後金軍入寇的消息傳來後,大明震動,初九日,京師戒嚴,同時兵部急令保定總兵陳洪範守居庸,巡撫丁魁楚守紫荊,防止後金軍進入京畿之地。

七月二十三日,在王鬥來到這世界的前五天,後金中路軍攻陷了保安州,軍民死傷無算,知州閻生鬥自盡殉節。隨後後金中路軍在阿濟格帶領下退往大同與黃台吉會合,當王鬥來到這個世界時,保安州各地仍是滿目瘡痍。依王鬥對歷史的了解,雖說此時後金軍大部應該都在大同一帶肆虐,不過一直到閏八月時,他們才會全軍退往塞外,自己仍得小心。

……

王鬥挑著水往東面方向行走著,他這個身體可稱得上是虎背熊腰,雖說挑著兩個沉重的水桶行走數裏,仍是感到毫不費力。

一路而去,皆是平坦的土地,環顧四周,地勢開闊,土質也算優良。這保安州便是後世的涿鹿縣,不過此時的保安州可比後世的涿鹿縣大多了,後世屬於懷來縣的新保安,東八裏,西八裏,沙城,桑園等地,此時都是屬於保安州衛的重要城堡鄉裏。

保安州這一帶環境優越,素有“千裏桑幹,唯富涿鹿”之說,在桑幹河兩岸及洋河兩岸,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在這裏,甚至可以種植水稻。特別是在桑幹河南岸,河流水渠廣布,更是宣府鎮重要屯田之所,為保屯田要地不受侵擾,在這一帶,建有密集的火路墩。

不過在這舜鄉堡一帶,由於已靠近丘陵高山地區,灌溉不是很方便,加上近來越來越大規模的旱災,除了靠近那些河邊與水渠邊的田地外,王鬥看到許多本是優良的田地都荒費了。

再行走了一裏多,遠遠的,便看到一個微微隆起的小丘上,一個高大的火路墩威嚴聳立,墩身高達十余米,整個外形呈覆鬥式,隱隱可以看到上首的望廳房屋及燈柱軍旗,在墩的四周,還有一道長達三十多米的馬圈圍墻,墻外還有壕溝,那便是舜鄉堡董家莊轄下四個火路墩之一的靖邊墩,內有守軍七人,王鬥就是其中的墩軍之一。

大明在九邊各地大建墩台,一般三裏一墩,五裏一台,甚至在一些緊要之處,更是每裏就建一墩,近塞稱為邊墩,腹裏地方稱為火路墩或是接火墩,每墩守衛五或七人,在整個保安衛境內,便有各樣墩台四十余座。

王鬥所在的靖邊墩只是普通的煙墩,所以整個墩身以夯土築成,並未包磚。如果包磚,就稱為樓台了,周邊的馬圈圍墻可達一百多米長,外面的壕溝更深,不過建一座樓台所需青磚至少五萬八千塊,白灰近百石,以大明的財力,只得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建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