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卷 四海平 第四十二節 無聲處聽驚雷

杜維也回到了長安城,在興化坊找了一家客棧先安頓下來,而後就躺在澡盆裏考慮自己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看到了那個老人回了長安,那麽,外面傳揚的那些閑話都變成了無稽之談,這位老人只要一天在外面,整個大唐一天都不會安定。

南北的對話,如今非常的有市場,那些富裕起來的南方人想要更多的權利,大唐將天下劃分為是十道,自然就會有前後優劣之說,嶺南,兩湖,這些地方因為這些年已經逐漸富裕,甚至超越了河北,河南,山東這些要害的地方,但是朝廷無論在政策的傾斜上,還是在支持的力度上,卻遠遠地趕不上那三個地方。

說到親近,嶽州覺得自己更加的應該受到重視,這裏的人本來大部分就是從長安遷出去的,到嶽州街面上聽聽,一張嘴就是標準的關中音。憑什麽河南道的農稅就能全面的減免,而兩湖卻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多繳納一成?

這兩個地方的官吏一天沒事幹就上折子為自己治下的百姓鳴冤,曾幾何時,十六衛的人馬都從漢中出來,虎視眈眈的窺伺嶽州。

有些自以為是的人高聲的拋出自己的論斷,認為南北大戰已經不可避免,這一次和以往任何一次的造反都不一樣,以前的造反都是因為沒飯吃才揭竿而起的,現在的造反就有些別的意味了,這是赤裸裸的權利之爭,是南方的百姓在伸手向北方的百姓索要同等的待遇,有人推測,一旦這樣的戰爭發生了,所有人都會沒有退避的余地,這不關一兩個人的利益,而是關系到所有人的利益,一旦開戰,不死不休!

那個老人回長安了,外面的說法就是胡說八道,也就是說仗打不起來,想到自己的鉚釘生意,杜維的心裏就像是裝了一團火,只要不打仗,南北就只能繼續融合交流,那麽大橋一定會建造起來的,只有把天塹變成通途,這個國家才能真正的變成鐵板一塊。

杜維認為自己這個大掌櫃,應該有更加光明的前景,他從不相信大唐只會在長江上建造一座大橋,難道黃河上不需要?淮河上不需要?

杜維甚至認為應該在全國所有的大河上都建造橋梁,並且通上該死的火車,自己管轄的作坊裏難道就不能承接一點鐵路上的道釘?或者別的小東西?

心裏熱的厲害,老人家回了長安,仗打不起來了,萬事大吉啊,大唐的大建設就要拉開帷幕了,大唐錢莊裏的海量金錢,就要散發出來了……

紅日高升的時候,萬民宮人頭濟濟,工部尚書張諫之在長孫沖匯報完朝廷關於土地改革問題的進程後,就急不可耐的跳了出來,準備將漢口的長江大橋提到議事日程上,同時上報的還有其余三座橋梁的可行性報告,催促朝廷早日下決心溝通南北,如今趁著南北的矛盾還沒有到不可調和的時候應該加緊進行南北的大融合,最後說,只要是生活在大唐土地上的人,就不該有什麽南北之分,上下之別。

如果說張諫之的奏章說到了李承乾的心裏,而雲壽的奏折更加的讓李承乾歡喜,因為雲壽從軍事戰略上也剖析了建造橋梁的重要性,只要大橋貫通,鐵路就能一步步的跟進,關中的精銳部隊就能在最快的時間裏開到大唐的任何一片土地上,快速高效,是軍人孜孜以求的東西,如果朝廷能在長江上建造超過三座橋梁,十六衛和玄甲軍,嶺南水軍,東海水軍,這些精銳的部隊就能將控制大唐國土的能力提高三成。

李泰坐在一張大椅子上,挺著碩大的肚皮也不站起來很隨意的說:“前段時間有人說南北就要打仗,孤王本來想去抽這些胡說八道的嘴巴,大唐太平著呢,沒人想造反,也沒人願意造反,楚國公跑出去遊玩了一圈子,就會有這樣的謠言出來,不要被孤王發現是誰傳出去的,要是找到了,你就自求多福吧。”

李承乾見弟弟已經發話了,笑著說:“嘴長在別人的臉上,你難道還能全都堵上?讓他們去說。我們做自己的事情,既然書院已經有了成熟的方案,眾卿家再議一下,看看國庫能否支撐這樣龐大的開支。”

李泰笑著說:“其實用不了國庫多少錢,臣弟有一個想法,不如把京口瓜洲間的這道大橋交給臣弟來建造,京口不遠處就是高州,算是進了嶺南地界,臣弟打算出錢把這座橋梁建造好了之後,先收上五十年的過橋費,當然,只收車馬和商賈的,不收行人的,也不會朝軍隊收錢,為子孫找一個吃飯的地方,皇兄,您看如何?”

這事情李泰一大早就和李承乾說過,為了不過分的刺激嶺南的馮智戴和李容,這座大橋最好由李泰掛名進行修建,這樣一來就能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現如今,魏王的金字招牌非常的好使,全天下有不賣皇帝帳的人,卻很少有不賣魏王面子的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