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60節(第2/3頁)

“光武皇帝之所以能中興大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得益於匈奴人的分裂,如果沒有呼韓邪單於的歸順,沒有北疆的持續穩定,當年的大漢很難在幾十年時間內恢復元氣,更不可能有實力遠征西域。光武皇帝對外族的政策,光武皇帝與民休養,迅速恢復國力的政策,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李弘輕聲苦嘆,神情專注地望著火盆裏炙熱的炭火,臉上露出深重的憂色,“征戰之余,要多看看書。尤其是史書,不但要看,更要去想,否則看了也是白看。”

“現在西北兩疆基本平定了,只剩下南方的叛逆了,所以你們想打,因為只剩下南下作戰還能撈取戰功。門閥富豪、官僚士人、商賈富豪們也想打,因為只剩下南方州郡的土地和財富還可以掠奪。百姓們也想打,因為南方的州郡收復後,天下就沒有仗打了,他們可以過上安穩的日子,可以不用年復一年的征服大量的徭役,可以安安心心地種地了。”

“但我不願意打,為什麽?因為我承受不起失敗。我已經打了二十多年的仗了,幾十萬將士戰死在沙場上,幾百萬上千萬的百姓死在了戰亂中。我不想因為一場失敗再打二十多年的仗,再讓幾十萬將士倒在戰場上,再讓幾百萬上千萬的百姓埋骨荒野。要打,就要打贏,就要有絕對的把握,但我現在沒有絕對的把握打贏這一戰。”

“什麽時候才有絕對的把握?朝堂穩定,邊疆穩定,財賦充足,百姓能吃飽穿暖,幾十萬大軍士氣如虹。到了那個時候,我才有絕對的把握打贏這一戰,我才會率軍去打這一戰,否則,我絕不會出兵,我絕不會置社稷的安危於不顧,帶著盲目的自信和自大去打這一戰。”

眾將垂首不語。

“大將軍變了……”雷子忽然小聲說道,“你不再是過去的那個大將軍了。”

“對,我是變了。”李弘點頭說道,“我現在背負著中興社稷的責任,我要保護兩千多萬百姓的生命,我不能冒絲毫的風險去做任何一件可能導致中興大業受損的事情。我是大漢的大將軍,我做任何一個決定,首先要考慮社稷的安危,考慮百姓的存亡,即使這個決定可能違背了良心和道義,違背了用兵之道,但我都要去做。我不能不做,我也不敢不做。假如有一天你坐到了我這個位置上,或許你能理解我現在的想法和做法。”

鮮於輔捂著嘴咳嗽了幾聲,然後憂心忡忡地說道:“大將軍的話一語中的啊。目前對於大漢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南下平叛,而是穩定邊疆。諸位大人可有什麽良策?”

“我們都是北疆人,都曾在北疆征戰多年,你們幾個還在北疆戍守了十幾年……”李弘指指鮮於銀、衛峻和雷子,“你們說說,用什麽辦法,才能最大程度地穩定西北兩疆,以便解決朝廷的後顧之憂,幫助朝廷把全部精力投到恢復國力和南下平叛這兩件大事上去?”

幾個人互相看看,都把目光集中到了閻柔身上。在幾個幽州籍的將領中,除了徐榮和鮮於輔,就算閻柔最擅長處理對外族的關系了。李弘舉薦他為鎮北大將軍,坐鎮晉陽戍守北疆,並不是因為閻柔的赫赫戰功,而是因為閻柔在處理外族關系上很有一套辦法。前年漢軍順利收復河西,閻柔居功至偉。

“自高祖皇帝對匈奴實施‘和親’政策以來,征伐和安撫就成為大漢處理外族關系的兩種主要手段。”閻柔說道,“目前,征伐已經達到了重擊和鎮制外族的目的,接下來就要使用安撫的手段了。”

“如何安撫?”衛峻調侃道,“和親?饋贈?封王?南遷?”

閻柔對衛峻的調侃一笑置之,“把胡族諸部大量遷入,的確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胡人入侵的首要目的是為了生存,但把胡族諸部大量遷入邊郡會引發一系列問題,最嚴重的就是邊疆安全問題。然而,幾百年來,阻礙胡族遷徒邊郡的最根本問題其實不是邊疆的安全,而是漢人和各族胡人之間不能互融。”

“不能互融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雙方之間的仇恨,更主要的是因為雙方之間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等等差異太大。”

“舉個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匈奴、烏丸、鮮卑、羌人和西域諸國都有收繼婚或續嫁婚的婚俗,就是‘父死,子妻其後母,兄弟死,則盡取其妻妻之’,這種習俗和胡人以畜牧為生有關系。對胡人來說,牲畜作為活財產極易失散,為了確保本族的財產和血緣關系不出問題,本族的婦女隨即成了族長的活財產,讓子弟直接繼承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在漢人看來,這是亂倫,是極度野蠻的習俗,沒有人性和道德,所以他們極其鄙視胡人,堅決拒絕和胡人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