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26節(第2/3頁)

大司馬徐榮和太尉張燕接著對徐州戰場和荊州戰場的攻擊策略做了一番詳盡的解釋。

這幾年,朝廷的財賦無力支撐兩線作戰,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朝廷還強行開辟南方兩個戰場,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天子和朝廷的威嚴,持續威脅南方叛逆,最大程度地打擊敵人,消耗敵人。兩個戰場在不能調動全部兵力發動攻擊的情況下,要想順利達到目的,選擇出擊的時機和攻擊的時間非常重要,因此這兩個戰場的統帥需要互相配合,協調作戰,力爭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

大將軍李弘點名要求左衛將軍呂布到兗州,指揮青兗兩州六大營八萬大軍南下,開辟徐州戰場。折沖將軍高順、威武將軍魏續統領兗州大軍,威虜將軍臧霸統領青州大軍,三將均受呂布節制。

呂布此次受到謀逆案牽連,被罷免了衛尉一職。此次朝廷派他去開辟徐州戰場,顯然是想給他立功的機會。呂布感激不已,誓死報答大將軍的信任。

在另外一個大軍統帥的人選上,李弘、徐榮和張燕三人意見不一。

本來大將軍想讓車騎將軍麴義去穎川,但徐榮和張燕認為麴義和王當難以相處,麴義去穎川不合適。

徐榮舉薦右衛將軍趙雲,但大將軍想讓趙雲和自己一起去西疆。張燕舉薦左將軍顏良或者右將軍文醜,大將軍說他們兩人不能分開,自己要帶他們一起去涼州戰場。

大將軍說,如果麴義不合適,那就讓楊鳳去吧。

張燕沉默不語,他對大將軍的這種安排有些不滿。

大將軍把自己的親信大將都帶到了西疆戰場,其用意不言而喻。

兗州各大營將領幾乎都是呂布的人,高順、魏續、李封、宋憲現在都在兗州統軍,呂布指揮起來得心應手。

穎川各大營將領派系比較復雜,除了黃巾系的王當、寥磊等人外,還有原西涼軍的張繡,原江淮系的陸勉、鄭寶、劉辟等人。在王當督領穎川軍政期間,各派系將領之間發生了很多摩擦。這次陸勉進京後,當著大將軍和張燕的面,要求調離穎川,由此可見穎川大軍內部的矛盾已經很深了。

過去這支大軍是由顏良、文醜指揮,在張燕看來,他們兩人中的任何一個去穎川,都能有效緩解各軍之間的矛盾,有利於開辟荊州戰場。但大將軍不願意,他也沒辦法。

從目前穎川的情況來看,此仗難打,因為打荊州,豫州的袁譚就會北上打穎川,稍有不慎,荊州之戰就會失敗。黃巾系將領如果去指揮,十有八九要承擔失敗的責任。張燕不想承擔這個損失。

張燕想了個拒絕的理由。穎川不同於其它地方,它和汝南、南陽三地是本朝士族興旺之地,歷代人才輩出,此刻無論是長安,還是襄陽,都有大量的穎汝士人。如果朝廷想以最小代價在荊州、豫州兩地取得最大戰果,最好的辦法就是邊打邊招撫。

“如果朝廷派一位在穎汝士人中非常有影響力的大臣到穎川指揮作戰,肯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戰果。”張燕說道,“王當在穎川待了一年多了,他雖然很努力,但他終究是個武人,很難得到當地士人的認同。我估計楊鳳去了後,情況更差。”

張燕的這個建議提醒了李弘和徐榮。荊州和豫州不同於徐州,這兩州人才濟濟,能人比比皆是,而且其中大多數士人支持襄陽,即便大軍占據了部分郡縣,也未必能在當地站住腳。這個建議的確非常高明,不過它有個讓人擔心的地方,那就是十幾年來,北疆的軍隊第一次由士人掌控,而且還是非北疆系的士人,這對李弘來說,一時有些難以接受。

張燕則不以為然。穎川的各營大軍除了袁耀當年從江淮帶出來的人馬外,其它都是出自北疆,不是隨便哪個人就能控制的。過去,皇甫嵩、張溫率軍在西疆平叛的時候,他們何曾真正控制過董卓、李弘的軍隊。

徐榮仔細想了想,覺得這主意不錯。打贏了,軍中將領有功勞,而且戰果肯定不小;打輸了,則能進一步壓制朝中其它非北疆系的勢力。總之,對朝廷、對北疆人來說,都是利大於弊。另外,此刻大將軍如果主動奏請朝廷,讓北疆系以外的大臣統帥軍隊,不但可以得到朝堂上下的信任,有助於朝堂的穩定,還能對南方叛逆產生很大的沖擊,有助於分化和招撫叛逆,縮短平定天下的時間,甚至有可能讓中興大業推進的速度更快。

大將軍李弘考慮了一夜,仔細權衡了得失,決定采納張燕的建議。

正月二十六,大將軍李弘奏請長公主,懇請長公主委派穎川大軍的統帥。長公主初始也是疑惑不解,等到聽完大將軍的解釋,這才恍然大悟,急召太傅楊彪和禦史大夫荀攸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