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18節(第2/3頁)

長公主不敢說話,何風不敢離開,呂布卻緩緩向前走了一步,右手握拳,“嘎嘎”作響,氣勢駭人。

“呂大人……”筱嵐站在遠處,輕輕喊了一聲,“你既然經歷了洛陽、長安兩次兵變,應該知道兵變對社稷的摧殘有多麽嚴重。難道你想在櫟陽引爆兵變嗎?”

呂布停下了腳步。

“不要再逼了,退下去。”筱嵐說道,“何風不是叛逆,他是個白癡。”

呂布心裏一驚,不由自主地松開了拳頭。

到目前為止,櫟陽尚沒有得到張燕挾持天子,指揮北軍發動兵變的確切消息。有關兵變的事都是基於張燕帶著天子進入北軍大營而產生的猜測,沒有任何根據的猜測。何風帶著大軍匆匆忙忙趕到櫟陽的理由,也是緣於這個無端的猜測。如果事實上根本沒有什麽兵變,張燕不過是為了保護天子的安全而進駐北軍大營,那麽何風和自己的激烈交鋒,反而形成了事實上的兵變。

到時,這場兵變的發動者要麽是何風,要麽是自己,但不管是誰,張燕都會以拯救長公主為借口,指揮北軍發動攻擊。長公主危險了,何風和自己也危險了。當櫟陽殺得血流成河的時候,局勢也就完全改變了。

長公主死了,丞相死了,“叛逆”死了,大將軍遠在三千裏之外,張燕和朝中的大臣們有充足的時間布置一切。等他們完全控制了權柄,大將軍即使回來了,也無力改變局勢了。

呂布望向筱嵐,看到了她眼裏的痛苦和絕望,極度的痛苦和絕望。

從李瑋把何風騙到櫟陽開始,京都的局面就被他完全控制了。何風出兵奔赴櫟陽,事實上已經形成了兵變,此刻就算張燕出動北軍攻殺長安,他也不會背上發動兵變的罪名了,而是成了護駕平叛的功臣。在這種情況下,張燕即使沒有發動兵變的打算,他也無法抵擋控制朝政的誘惑,必然會積極配合李瑋發動一場猛烈的奪權大戰。

何風已經上當了,自己不能再上當。如果自己也中計,櫟陽必定大亂。櫟陽一亂,北軍就會殺到。北軍到了,長公主無奈之下,只能從京都之外急調援軍。各路援軍殺進關中,局勢即刻失控,那時就算大將軍長翅膀飛回來了,他也無力挽救危局了。

筱嵐看到何風的時候,顯然已經意識到兵變形成的事實,局勢再不可挽救,所以才會痛苦,才會絕望。現在誰都無力拯救局勢,只能寄希望於櫟陽的穩定,寄希望於大將軍即刻返回長安。

但現在何風的軍隊絕對不能進城,只要何風的軍隊進城,自己就成了兵變的指揮者。櫟陽城裏自己的軍職最高,軍隊最多,卻把長公主和皇宮拱手讓給何風,這不是兵變是什麽?自己將承擔發動兵變的罪責,鐵板釘釘,死定了。另外,如果張燕的確發動了兵變,如果何風或者何風的手下是張燕的人,他們進城後挾持了長公主,那就徹底完了。

然而,在無法確定張燕是否發動兵變的情況下,長公主已經不再信任虎賁、羽林,也不再信任以黃巾系將士為主的南軍,她只能信任何風。何風是她的親戚,又手持大將軍的手令,她當然會選擇何風戍守皇宮,保護自己的安全。

筱嵐無法勸諫,她無法向長公主詳細分析局勢,這牽涉到她的家族和親人。丞相大人非常清楚現在朝堂爭鬥的原因,他極為肯定地認定張燕挾持了天子,正在發動兵變,他相信何風,他認為只有何風才能保護長公主的安全,其他人都和張燕有關系,都不值得信任。丞相大人的判斷是對的,但他錯誤地理解了李瑋,他相信李瑋,他完全沒有意識到目前的局勢正在被李瑋操縱和控制。

呂布沒有選擇,他要想活下去,要想保住長公主,要想給大將軍返回長安贏取時間,只能違背長公主的命令,只能把何風死死擋在城外。何風是死是活,他管不了了,他只能先保住長公主,先保住自己。即使長公主要殺他,他也要等到大將軍回來後,才把頭顱遞給長公主。這是最後的底線,用生命也要捍衛的底線。

呂布跪倒,神態異常堅決,“殿下,臣絕不接旨。殿下可以殺了臣,但臣的頭顱還要留幾天,等到大將軍回來了,殿下安全了,臣就把頭顱呈上,如有違此誓,天誅地滅。”

筱嵐淚如雨下,沖著呂布深深行了一禮,“將軍忠義,天地可鑒。”

呂布以死相脅,拒不接旨,讓長公主毫無辦法,“愛卿退下去吧,此事容後再議。”

****

上午,豐鎬大營。

鮮於輔拜見了小天子,說威武將軍何風已經率軍支援櫟陽,長公主的安全已經沒有問題,請陛下在北軍大營耐心等幾天,待大臣們抓捕了叛逆,穩定了長安,再請陛下返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