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17節(第2/3頁)

司馬懿、何林、陳衛帶著一千士卒包圍了館驛,把睡夢中的襄陽特使全部抓了起來。

徐庶、石韜和孟建失蹤了。

陳衛逼問蔡瑁。蔡瑁怒不可遏,破口大罵。陳衛冷笑,昨天黃昏,天子在渭橋遇刺,刺客當中就有你們襄陽人。現在徐庶三人不見了,你作何解釋?蔡瑁當即傻眼了。

王朗和華歆遭到了嚴刑拷打,兩人拒不承認,先後昏死過去。司馬懿從懷內掏出兩份供詞,按上了兩人的手印。

陳衛帶著供詞急返丞相府。司馬懿命令何林率軍看守館驛,自己押著蔡瑁、王朗和華歆急奔廷尉府。

此刻治書禦史郗慮、廷尉丞陳好、司隸校尉王澤、京兆尹余鵬都已聚集到丞相府。大司馬徐榮把天子遇刺的事簡要說了一下,命令他們連夜突擊審訊,務必把叛逆一網打盡。

陳好的速度非常快。天還未亮,他已經派人把禰衡、陳登抓了起來,並書告徐榮,懷疑太仆孔融與此案有很大牽連,是否羈押。

徐榮命令司馬懿帶人把孔融“請”到廷尉府問詢。孔融是上卿,除了長公主,誰都無權下令抓他。

天亮後,陳好再次書告徐榮,根據現有證據,可以證明前宗正卿臧洪和此案有牽連,建議兩案合並審理。徐榮接受了陳好的建議,並要求陳好立即擬寫審訊奏章,郗慮擬寫彈劾奏章,即刻送往櫟陽稟奏長公主。

朝陽升起之時,李瑋帶著一大堆奏章,急速趕向櫟陽。鮮於輔則拖著疲憊的身軀,飛馬趕往豐鎬大營。

櫟陽。

黎明前夕,丞相蔡邕和筱嵐到達櫟陽,向長公主急奏天子渭橋遇刺一事。

“從現有情況推測,小天子可能被張燕挾持,而張燕則借助小天子的力量,乘機奪取趙雲將軍的兵權,指揮北軍發動兵變。”筱嵐望著驚駭至極的長公主,盡量用比較平和的聲音詳細分析了局勢,“大司馬徐榮大人和廷尉卿鮮於輔大人完全不知情,他們正在竭力挽救危局,以他們在軍中的威信,應該可以暫時阻止張燕,但這個時間不會太長。如果殿下不能答應他們的要求,恐怕局勢將迅速失控。”

“不能答應他們的條件。”蔡邕怒氣沖天,大聲叫道,“張燕處心積慮發動兵變,其目的不僅是為了逼迫殿下修改招撫策略,更重要的是為了奪取殿下手中的權柄。殿下若喪失了權柄,不但無法保全自己,連小天子都危在旦夕啊。”

“但是,不答應他們的條件,小天子就更危險了。”筱嵐苦笑道,“此次兵變,有三種後果。一是殿下答應他們的條件,兵變危機迅速化解。二是殿下答應他們的部分條件,盡可能減少兵變對社稷造成的危害,等待大將軍回援。但大將軍遠在三千裏之外,即使他日夜兼程,也要到本月底左右才能回到長安。遠水救不了近渴,而尤為可怕的是,在兵變已經既成事實的情況下,就算大將軍回來了,也難以挽救局勢了。第三,殿下拒絕他們的所有條件,和他們針鋒相對,兵變之禍隨即演變成禍國之禍,輕則社稷遭受重創,中興大業遙遙無期,重則社稷傾覆,大漢就此敗亡。”

長公主頹然長嘆,悲苦而泣。

丞相蔡邕激怒攻心,連拍案幾,“調兵,即刻調兵進京,我就不信,我大漢幾十萬將士都會成為叛逆。”

筱嵐大驚,連連搖手,“萬萬不可。當年董卓之禍,老大人難道忘記了嗎?各路大軍蜂擁進京,社稷旦夕之間便會成為灰燼。”

“難道我們就這樣坐以待斃嗎?”蔡邕怒聲狂呼,悲憤不已。

“相信大將軍,這個時候一定要相信大將軍,他一定有辦法解決危機。”筱嵐突然哭了起來,“無論什麽時候,我們都要相信他。”

這句話就象利劍一般狠狠刺在了長公主和丞相蔡邕的心上,讓他們痛苦不堪,懊悔萬分。說來說去,這場災禍都是因為不相信大將軍而引起的。如果不把大將軍逼走,如果大將軍一直在京都,大漢怎會有此大禍?

上午,威武將軍何風率軍趕到城下。

長公主和丞相大人等人大驚失色。難道長安城所有人都參加了兵變?何風這麽快就率軍殺到了櫟陽?

何風獨自進城拜見長公主,“臣奉大將軍之命前來保護殿下。”

長公主當即喜極而泣,激動地問道:“大將軍回來了?”

“大將軍還在三千裏之外。”何風奇怪地看著長公主,不知道她怎麽會有這種不可思議的想法。現在大將軍如果在長安,那他豈不是兵變的指揮者?

長公主痛苦地低下了頭,難掩一臉的失望之色。

“你怎麽會有大將軍的命令?誰叫你來的?”筱嵐突然出現在何風的背後,神情極度震駭,嘴裏發出的聲音充滿了絕望和憤怒,“誰叫你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