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13節(第2/4頁)

丞相蔡邕連夜急馳櫟陽,向長公主求援。

五月初六。

長公主正在考慮廷尉卿的人選,看到丞相大人氣喘籲籲地跑來,嚇了一跳,急忙詢問出了什麽大事。

蔡邕三言兩語把事情的始末大致說了一下,“殿下,中書監有什麽權力同意郗慮抓捕張邈大人?郗慮大人沒有殿下的聖旨,僅憑中書監的命令就抓人,算不算濫用職權?”

長公主大怒,急召中書監陳群。陳群理由很充足,說張邈已經不是上卿了,不過是個離職在家的待審官員,自己完全有權力同意廷尉府抓人,更無須稟奏長公主。“如果這種小事都要在半夜時分叫醒殿下,還要我們這些大臣幹什麽?”

長公主啞口無言。丞相很憤怒,質問陳群,“你為什麽扣押大臣們的彈劾奏章,欺瞞殿下?”

“中書監每天收到的彈劾奏章成百上千,如果殿下每件奏章都看,事必躬親,她還有時間休息嗎?”陳群理直氣壯,“這些彈劾郗慮大人的奏章本來就是無中生有,內中詳情我一清二楚,我為什麽還要幫著你們誣陷郗慮大人?”

長公主氣得臉色鐵青,揮手讓陳群退下。

“當務之急是穩定朝堂,盡快把所有的案子結了。”長公主無奈嘆道,“老大人,該讓步的時候讓一步,不要再鬥了。如今大將軍撒手走了,軍隊那邊人心浮動,隨時都有可能出事。軍隊一亂,招撫襄陽的難度就更大了。為了盡快平定天下,穩定社稷,還是暫時忍一忍。如果我們不能齊心協力,天下何時才能平定?”

“殿下,現在的形勢不是我們要鬥,而是其他人逼著我們鬥。”蔡邕長嘆道,“大將軍走了,無人可以威懾朝堂各方,大家為了權勢,想方設法找機會打擊對手,我們稍有疏忽,馬上就會陷入死地啊。你看看,這才幾天,事情就完全失控了。”

“大將軍……他,他太過分了……”長公主越想越氣,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什麽理由都不說,莫明其妙地就走了,哪有這樣的人……他是大將軍,他還控制著軍隊,而且就算朝廷要奪他的兵權,也不過是收回本來不屬於他的那部分兵權,難道這也過分嗎?他如果一直控制著所有的兵權,那將來怎麽辦?陛下長大了怎麽辦?”

“殿下,大將軍離開朝堂,不是在意兵權,而是在意中興策略。他非常頑固,他堅決不同意議和,不同意立藩,他還想打仗,這才是他離開朝堂的主要原因。”蔡邕搖頭哀嘆,“他打了十幾年的仗,死了幾十萬兄弟,突然要和仇人同殿稱臣,要和曹操這樣的殺人屠夫稱兄道弟,他接受不了,他也不願意接受。他離開朝堂,撒手不管,其實就是想讓朝堂大亂,讓議和之事徹底失敗,繼而讓朝廷的中興策略按照他的設想制定和實施,讓戰爭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把所有的叛逆都殺得屍骨無存。在他的心裏,仇恨和功勛遠比天下千千萬萬的生靈更加重要。”

長公主掩面而泣。蔡邕小聲勸慰了一番,“既然大將軍不在,那就讓左車騎將軍鮮於輔出任廷尉卿。以他在朝堂上的威信,雖然不足以壓制各方,但迅速協調各方利益,盡快結案還是可以的。”

長公主接受了蔡邕的建議,下旨讓鮮於輔出任廷尉卿,陳好為廷尉丞。考慮到目前的形勢,郗慮也不好問責了,把他重新調回禦史台。陳群也不能留在中書監了,調到尚書台任仆射,讓劉放領中書監。

長公主的聖旨還沒有下達,長安再送急報,郗慮得到證據,證明司隸校尉陳宮有蓄意陷害荀彧、辛評等人,陰謀刺殺天子的嫌疑。郗慮當即向大司馬徐榮求援,徐榮命令北軍越騎中郎將祭鋒帶兩百鐵騎,包圍司隸校尉府。郗慮急奏長公主,懇求即刻抓捕陳宮,迅速挖出同謀,剿殺所有叛逆。

長公主驚呆了。這個郗慮真是一位奇才啊,短短幾天內,連出重拳,打翻了一大片,以匪夷所思的速度迅速扭轉了朝堂形勢。怪不得司馬防老大人要中風了,碰到這位彪悍的副手,即使不中風也要嚇個半死啊。

長公主再也坐不住了,和丞相蔡邕急赴長安城。

前將軍、衛尉呂布大為憤怒,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司隸校尉府,他要當面問問郗慮,他到底想幹什麽,是不是要把兗州人殺光了為止。

郗慮此刻正在司隸校尉府質詢陳宮和他的下屬,官署內外布滿了北軍鐵騎。祭鋒擋住了呂布,“呂將軍,請你冷靜一點,這次和晉陽謀反案不一樣了,上次是謀刺大將軍,這次可是謀刺天子啊。”

呂布慘然而笑。當年張邈、陳宮這些兗州大吏為了拯救大漢,和自己出生入死,浴血沙場,怎麽會有弑君之念?朝堂上每每發生爭鬥,兗州人總是首當其沖,成為所有人攻擊目標。這太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