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11節(第2/3頁)

這是皇帝的家事,蔡邕等人不好說什麽,只能勸慰一番了事。

襄陽方面對這次議和非常重視,大大小小派了十幾個官吏,為首者就是襄陽朝廷的太常卿蔡瑁,其他還有諸如韓嵩、蒯良、龐逸、馬鉉、徐庶、石韜等大吏,實力很強勁。

長安朝廷中很多大臣和他們都是朋友。韓嵩是穎川韓家的人,和荀攸、鐘繇、陳群等人都是多年的好友。徐庶是穎川陽翟人,早年以俠勇聞名。後棄武從文,師從水鏡先生,和陳衛有同門之誼。蔡瑁曾在朝中做過校尉,蒯良、龐逸(龐德公的兒子)、馬鉉(襄陽馬家的人)都是襄陽高門望族,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相識的故舊。

當天晚上的筵席舉辦得很成功,氣氛很融洽。

三月初一,下午,雙方在櫟陽宮正式會談,長公主親臨。

襄陽方面拿出了一個完整的議和方案。這個方案接受了朝廷的招撫前提,尊奉長安的天子和朝廷,但在這個前提下,襄陽方面要求立藩。

襄陽的天子被廢黜後,襄陽的廢帝、襄陽朝廷上的劉氏宗室要求封土地建諸侯,要擁有自己的封地,要擁有封地上的全部軍政大權。

蔡瑁說,只要長安的天子和朝廷答應了這個議和方案,天下即刻一統,社稷將恢復穩定,大漢將沿著中興之路迅速推進。

三月初一,晚上,鳳凰池燈火通明。

襄陽的議和方案完全出乎長公主和朝中大臣們的預料,誰都沒有想到天下一統的日子竟然來得如此快速。以丞相蔡邕、禦史大夫劉和為首的一幫大臣更是欣喜萬分,連連向長公主表示恭賀。

蔡邕等大臣認為,當年高祖皇帝打天下的時候,也曾建立藩國,這是穩定天下最快最好的辦法。等到天下穩定了,國力增強了,天子和朝廷的威儀威震天下了,再設法削藩,逐步奪取藩國的權柄,打擊藩國的實力,實現大漢的中興。

太傅楊彪一言不發,坐在那裏打瞌睡。太尉荀攸、太常許劭、大司農李瑋被長公主特許參加了今晚的議事,但三人情緒低沉,臉上的笑容很勉強,也沒有對這份議和方案做出任何評價。

大司馬徐榮、代行太尉事的光祿勛張燕、左車騎將軍鮮於輔、衛尉呂布、執金吾趙雲等大臣神色凝重,誰都沒有說話。五位將軍在鳳凰池議事上同時保持沉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鳳凰池的氣氛。

長公主忍不住問道:“徐大人,你的意見呢?”

“立藩的確是個迅速穩定天下的辦法。”徐榮躊躇良久,緩緩說道,“但這個‘藩’如何立,藩國的封地有多大,藩國保留多少軍隊,藩國每年要向朝廷上繳多少賦稅等等,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需要很長時間的磋商,所以我們還是先談吧。談一段時間後,我們大概就能知道襄陽有多少受撫的誠意了。”

徐榮這句話相當於在興高采烈的大臣們頭上潑了一盆冷水,鳳凰池的氣氛頓時冷淡下來。

三月初三,正在武關巡視的大將軍李弘接到了大司馬徐榮的書信。

李弘勃然大怒,把手中的書信狠狠砸到地上,怒聲吼道:“既然逼我殺人,那就不要怪我無情了。”

傅幹大駭,急忙撿起書信細看。

立藩之事從最早招撫袁紹開始,就一次又一次傳到朝廷,叛逆們的用意很簡單,分裂長安。

大漢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李弘和北疆人居功至偉,如果朝廷要立藩,首先就要擺平李弘和一大幫功勛卓著的北疆人。設想一下,假如天子和朝廷賜封一群叛逆為藩王,卻把功勛顯赫的北疆人丟到一邊,其後果不言而喻。過去李弘反對恢復五等爵位制,更反對立藩,並在中原大戰後上奏天子,義正嚴詞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把河北這股“分封風潮”徹底打下去了。

今天,襄陽的叛逆們在洛陽大敗,形勢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再度祭起了“立藩”這個武器。不過這次他們的時機選擇得非常好,因為他們身陷險境,長安肯定會相信他們的“誠意”。其次,他們要求分封劉氏宗室為藩王,這和李弘絕不同意恢復五等爵位制的誓言沒有任何沖突,長安天子可以名正言順地分封藩王。

然而,藩王一封,形勢的發展就不是李弘能控制的了。

藩王一封,天下平定,李弘手中的兵權就要交出來,但李弘不敢交,他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這些藩王們會真心誠意地歸順天子。

李弘拒絕交出兵權,藩王們就有理由出兵了,他們可以打著“除奸佞,清君側”旗號討伐李弘,就像當年袁紹等人討伐董卓一樣,於是天下大亂。這時朝中的大臣們不會支持李弘了。天下都平定了,你還把持兵權幹什麽?正是因為你把持兵權,禍亂朝綱,才引發了這場足以摧毀社稷的戰亂。大臣們會聯手對抗李弘,會想出各種辦法誅殺李弘,會竭盡全力配合各地藩王的大軍攻打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