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10節(第4/4頁)

這份彈劾奏章去年就送到了長安,當時朝廷諸府正在搬遷,比較混亂。然後這份奏章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這位上奏的縣令據說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被刺殺了,這位縣令的十幾位下屬也先後死去。時任兗州刺史的丁立聞訊後,親自到濟陽縣去了一趟,聽到了一點傳聞,於是他書告陳好,請他在禦史台仔細查查。陳好沒查到,告訴了郗慮。這份奏章郗慮看過,是他親手遞給劉和的,他馬上就想了起來,但此事牽扯到劉和和張邈兩位公卿大臣,他一個治書禦史哪敢沒事找事,於是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現在擺在李弘案幾上的這份奏章是郗慮根據自己的記憶寫出來的。他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這次派上用場了。

“你即刻趕到兗州,和張遼大人秘密調查。”李弘怒聲說道,“此事可能牽扯到軍中將領,你要小心一點,不要泄漏了機密。”

蔣濟躬身領命。

“我給你一個月時間。一個月內,你務必把問題查清楚。”李弘寫了一道手令給他,“如果碰到緊急情況,需要動用軍隊,你拿這道手令向滎陽的誅虜將軍雷重大人調兵。”

蔣濟連夜離開長安城,急赴兗州。

新年轉眼就到了。

正月初一,大臣們雲集櫟陽宮,參加新年大典。

天子下旨,改年號為“元平”,大赦天下。

大漢國元平元年(公元203年),正月。

正月十五,百官齊聚櫟陽宮參加新年的第一場朝議。

大鴻臚袁耀、光祿大夫鐘繇、尚書令崔琰聯名上奏,要求修改《田律》。

三天後,奏議被駁回。

正月十八,丞相蔡邕、禦史大夫劉和、廷尉張邈、太仆孔融聯名上奏,要求盡快把原兗州刺史丁立、原甘陵國相許混、原濟陰郡太守朱魭押到京城受審,以便盡快結案。

天子詔準。

正月二十日,長公主召見大將軍李弘,催促他盡快審結謀刺天子案。。李弘無奈,回到長安城敷衍了事。

正月二十四日,主薄蔣濟回書李弘,陳留郡太守張超的勢力太大,調查嚴重受阻,請大將軍設法把張超調離陳留郡。

二月初一,大司馬徐榮、代行太尉事的光祿勛張燕、大將軍李弘、左車騎將軍鮮於輔聯名上奏天子,考慮到穎川郡處在荊州和豫州的兩面夾攻之中,軍政分開不便於阻敵,建議由驍騎將軍王當督領穎川軍政,召回穎川郡太守韓銘。

丞相蔡邕等大臣對此議持否定態度。

長公主和鳳凰池的大臣們商議。中書監陳群說,還是召回韓銘為好,因為據說韓銘和王當等人關系處得不好,容易誤事。他建議讓陳留郡太守張超到穎川任職,讓兗州刺史張遼暫時兼領陳留郡太守。如果今年叛軍攻打穎川,就讓王當將軍兼領太守,再讓張超大人回陳留郡,這樣可以兩不得罪。

長公主下旨,召回穎川郡太守韓銘,讓張超出任穎川郡太守一職,陳留郡太守暫時由張遼兼領。

二月初八,長公主再次下詔催促大將軍。如果此案遲遲不能審結,我將親自主審。

大將軍心急火燎,再催蔣濟,秘密抓捕張超的三個兄弟,抄查他們的宅院,先拿到貪贓枉法的證據。出了事,我負責。

二月初十,丞相蔡邕等大臣聯名上奏,彈劾大將軍,認為他故意拖延審案時間,有袒護罪囚之嫌,懇請長公主親自主審。

二月十二日,長公主親臨長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