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8節(第2/4頁)

“難道……”袁耀遲疑良久,小聲問道,“這就是朝堂最大的危機?這似乎……有點想得太遠了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何況國事?未雨綢繆,是朝廷必須要做的事,難道我們眼看著危險一步步逼近,還無動於衷嗎?”楊彪笑道,“當然了,外戚幹政不是現在朝堂最大的危機,朝堂上目前也沒有外戚。但為了防止外戚幹政,為了中興大業的成功,為了社稷的長治久安,朝廷要早作準備,不能等到外戚幹政了,再去亡羊補牢,以致雙方殺得血流成河,漢祚傾覆。”

“那麽,朝廷用什麽辦法才能確保大漢律的權威,防止外戚幹政?很簡單,官制,卓有成效的官制。官制的核心是什麽?是皇權和相權的制衡。皇帝做皇帝的事,丞相做基相的事,大臣們做大臣們的事,保持權力的制衡。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最大程度地確保社稷的穩定,確保社稷地長治久安。”

“但現在呢?現在的官制是什麽?是朝堂各方為了開創中興大業,不得不互相妥協的一種極度畸形的官制。這種官制隨著洛陽的收復,中興大業基石的奠定,它對社稷的危害,對中興大業的危害越來越嚴重。中興大業能否成功關系到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官制的修改也就成了當務之急,但官制的修改要觸及到天子、長公主和北疆武人的利益,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中興大業的快速推進,醞釀了朝堂上一場最大的危機,那就是官制的危機。”楊彪拍拍霍然大悟的袁耀,笑著說道,“它的爆發是必然的,當它爆發的時候,它會把所有人都牽扯進去,誰都躲不掉。”

楊彪咳嗽了幾聲,伸手拿起一塊炭木丟進了火盆,然後撣了撣手上的灰,繼續說道:“現在,我們來看一看,解決這場危機的突破口是什麽。”

“官制要想達到最理想的狀況,首先要維持皇權和相權的平衡,也就是說,外朝要拿回全部的相權,而中內朝的權柄會有很大損失。至於兵權,則回歸於皇權和相權之內。”

“朝堂上如果實現了這種格局,長公主和大司馬大將軍李弘的權柄將遭到嚴重削弱,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如何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呢?”楊彪笑道,“突破口就在大將軍身上。”

“去年,北疆士人和北疆武人的分裂,其始作俑者就是長公主。洛陽收復後,北疆系的權勢太大,長公主擔心董卓之禍重演,利用當時朝堂上的形勢,說服了李瑋夫婦,並聯手騙得了李弘的支持,結果官制修改成功,而北疆士人和北疆武人也走上了分裂。”

“長公主擔心李弘禍亂社稷,李弘何嘗不擔心長公主把持朝政危害朝綱,所以他反手一擊,不但在出征期間帶上小天子,還迅速給小天子培植勢力。”

“然而,目前的官制嚴重束縛了兩人進一步增長權柄。長公主很難奪回兵權,李弘也很難控制朝政,而實際上掌控了中書監的李瑋則成了限制兩人權柄增長的最關鍵人物。”

“李瑋……”楊彪的語氣突然凝重起來,“李瑋是個奇才,當今世上,能把權術玩弄的如此出神入化的,只有他一個,我自愧不如。朱俊大人眼光獨到,竟然相中了這麽一個弟子。過去朱俊大人器重他,後來張溫、馬日磾、趙岐等人也極為看重他,認為他是大漢中興的柱石,現在看來此言不虛啊。”

楊彪頗為感嘆的連連點頭,“你看,如今長公主要倚仗他的權勢才能進一步維持和鞏固自己的權柄,而李弘則要依靠李瑋的幫助才能影響和控制朝政,兩人都不能離開李瑋,而李瑋則能利用他們兩人的支持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權勢。”

“但是,目前的官制同樣阻礙了李瑋增長權勢。”

“官制的修改非常迫切,但為什麽長公主、李弘和李瑋三人都沒有修改官制的意思?因為修改官制要涉及到兵權,長公主和李瑋不敢動,李弘則不願動。為了打破僵局三方都把目光投向了外朝。”

“長公主如果控制外朝,她的權柄自然更加穩固,她可以聯合內外朝一起威脅李弘,迫使李弘交出部分兵權。但長公主一旦勢力強勁,極有可能形成後宮之禍,將來天子無法主政。”

“李弘如果控制外朝,兵權和相權聯手,完全可以有效制約長公主,防止將來長公主把持朝政,拒絕還政於天子。但這樣一來,天子主政後,極有可能形成外戚之禍。”

“李瑋如果控制外朝,可謂權勢傾天了,將來,他既能聯合李弘逼迫長公主還政於天子,也能聯合長公主逼迫李弘交出兵權。但李瑋這個人野心極大,手段狠毒,將來極有可能形成權臣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