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78節(第3/6頁)

西進隴南,轉戰西疆,繼而占據西疆,直殺關中。此策勝,則關中在手,可保洛陽無恙。此策敗,則占據西疆,對關中形成持久威脅,繼而迫使北疆軍不得不放棄南下,全力攻殺西疆。如此可拖住北疆軍主力,給袁紹、劉表、曹操等人獲得喘息時間,從而迅速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這個計策給劉備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益州人太狡猾了。第二個感覺就是益州人沒有攻占關中的信心。第三個感覺就是益州人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趕出益州。

很明顯,這個計策的關鍵在於占據西疆。占據西疆後,自己即使沒有攻克關中,還能退回西疆和北疆軍繼續抗衡。這樣一來,自己的軍隊就不會撤進益州,不會給益州帶來危險,不會給益州帶來財物物力兵力上的持續消耗。而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自己在西疆威脅關中,拖住了北疆軍,不但可以緩解關中對益州的威脅,還能幫助益州守住隴南,讓益州更加安全。

劉備望著張松和楊松的兩張笑臉,恨不得一人給他們一拳。

不過,楊松接下來說的一番話,讓劉備陷入了沉思。

大人此次攻打關中的目的是援救洛陽,但洛陽得救了,關中呢?北疆軍願意失去關中嗎?北疆軍失去了關中,便失去了再攻洛陽的機會,失去了全取中原的機會。所以李弘撤出洛陽後,會帶著十幾萬大軍攻打關中,大人的敗亡是遲早的事。

關中被北疆軍奪回去了,洛陽又要遭到再一次的圍攻,如此反復,如何解救洛陽?又如何看到重振社稷的希望?

但大人如果奪取了西疆,則形勢完全改觀。

自古以來,關中對中原有高屋建瓴之勢,而隴西對關中又有高屋建瓴之勢。隴西若失,則西疆不保,關中危險,而這也正是本朝近百年來,窮盡力量戍守西疆的重要原因。另外,隴西不僅據關中之上遊,對漢中和巴蜀同樣擁有上遊之勢。關中的渭水河,巴蜀、漢中的西漢水、沔水等河流都是發源於隴西。渭水向東流進黃河,經過了關中。西漢水向南而下,穿過了巴蜀,而沔水則流經漢中(最後匯入荊襄的漢水),這三條河流翻山越嶺,給隴西與關中、漢中、巴蜀三地之間提供了通道。隴西是此三地的上遊,地勢明顯高於三地,所以關中、漢中、巴蜀若想攻擊隴西,有一定的難度,但自隴西向下攻擊關中、漢中和巴蜀,卻非常容易。

大人若占據西疆,和巴蜀、漢中聯為一體,則進可攻關中,退可守隴西,萬無一失。

這時,北疆軍如果再攻洛陽,大人可與我們聯手,兩路夾攻關中,洛陽之危自解。北疆軍若攻西疆,則正好中了我們的拖延之計。大人在我們的支持下,和北疆軍周旋於西疆,而袁紹、劉表等大人則趁機休養生息,恢復元氣,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形成南北對峙之局。

南北對峙之局一旦形成,北疆軍受制於天下形勢,不得不暫緩攻擊西疆。如此大人則可贏得時間,經營西疆,為將來和袁紹、劉表等大人東西夾攻,共振社稷而奮戰。

楊松說了一大堆,理由充足,前景美好。還不待劉備想明白,張松接著又說了一番話。

張松說,大人與其在秦嶺南北和北疆軍爭一日之短長,進退無據,不如取遠勢,西進占據隴西,先行取得高屋建瓴之優勢。這樣進則可取天下,退則可保大漢半壁江山,進退皆無憂。

自從韓遂死後,西疆一片混亂,而北疆軍又忙於攻打洛陽,無力顧及西疆,此刻正是大人占據西疆的最佳時機。

從漢中、巴蜀有多條道路通往攏南。隴南就是涼州的武都郡,因為羌人禍亂西疆,河北失去了對涼州郡縣的控制,武都郡現在自己管自己。通往隴南比較好走的路有兩條,一條是沿著西漢水河谷的嘉陵道西上到河池(今徽縣),這條路比較平坦好走。一條路就是陳倉道,陳倉道全長大約七百多裏,其中漢中境內大約三百多裏,從漢中的南鄭、沔陽(今勉縣)北上,過東狼谷,從鳳亭(今鳳縣)方向出陳倉道直殺河池。

拿下了隴南,繼續向西就是隴西郡。如果向西北前進,則是漢陽郡,大人可以側擊北疆軍於翼城、上邽(今天水)一線,打開通往關中的道路。

張松、楊松說完了北征策略,張任、楊任兩位益州大將接著從兵事上給劉備詳細解說了攻擊之策。

大人如果接受此北征策略,那麽攻擊之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打關中,一部分打隴南、隴西。

大軍自陳倉道北上,轉而進攻河池、下辨(武都郡郡治),全取隴南,繼而一分為三。一部取隴西,一部取上邽,一部攻散關、陳倉予以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