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69節(第2/4頁)

主掌國政決策權的長公主和中書監,主掌兵權的大司馬大將軍府,主掌國政執行權的丞相和外朝諸府隨即為爭奪兵權發生了激烈的沖突。沖突發展到了一定時候,就要正面對決。現在三方正面對決的武器就是洛陽大戰。

按道理,中書監控制在北疆人手上,只要中書監裏的北疆人遵從大將軍的命令,讓國政決策權盡可能遷就兵事決策權,矛盾暫時就不會爆發。但在洛陽大戰的關鍵時刻,這種矛盾卻爆發了,很明顯,中書監裏的北疆大吏已經不再遵從大將軍的命令,而是和長公主緊緊走到了一起。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其始作俑者就是李瑋大人。

中書監是國政決策機構,為了保證中興大業順利發展,不但需要北疆大吏,更需要對中興大業有著極其忠誠和透徹理解的北疆大吏。顯然,這些人只有追隨大將軍在北疆奮鬥了十幾年的人才能做到,而這些人幾乎都是李瑋一系。這些大臣進入中書監之後,隨即發現自己需要兵事決策權,否則中書監就象斷了一條腿的跛子,無法保證中興大業的持續發展。

官制亟待修改,修改的重點就是大將軍必須交出一部分兵事決策權。

與此同時,外朝也急需拿回兵事行政權,否則事事都要受到大司馬府的掣肘。畢竟現在是征伐頻繁的年代,任何一件小事兩府之間都要扯上半天,那還做什麽事?

在洛陽大戰的最關鍵時刻,在河北財賦岌岌可危之際,外朝、中朝和內朝終於按捺不住,聯手向大將軍發難了。

大將軍對此曾有所察覺。他想試探一下,於是力薦李瑋出任中書監一職,但長公主沒有同意,李瑋自己也拒絕了。大將軍覺得非常不安,但他當時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沒有料到隨著戰局的發展,羌人竟然占據了大半個西疆,袁紹竟然燒毀了洛陽外圍,憑空多出來幾十萬難民需要賑濟。朝廷財賦無力支撐戰場,終於導致朝堂上的最大隱患突然爆發。

“至此,長公主和李瑋大人去年為什麽推出新官制,目的全部暴露。但問題的關鍵是,長公主和李瑋大人並不想借機奪取大將軍的兵權。”

蔣濟愣住了,他想了半天,最後還是疑惑地搖了搖頭,拱手說道:“請傅大人指教。”

“大將軍的官職是大司馬兼領大將軍,參隸尚書事。”傅幹說道,“大司馬本來就是主掌兵事大權的,大將軍又主掌戰場指揮大權,而參隸尚書事的身份又可以讓大將軍掌控部分國政決策權。在這種情況下,大將軍把部分兵事決策權交給中書監,不但動搖不了大將軍手上的兵權,還能讓中書監在做出國政決策的時候有更大的選擇余地,有利於中興大業的推動。”

傅幹微微一笑,繼續說道:“長公主對大將軍的信任,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而李瑋跟了大將軍十幾年,對大將軍的性格更是了如指掌。他們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肯定把所有的危險都考慮進去了,此策可謂萬無一失,大將軍想拒絕都沒有借口。”

蔣濟更加迷惑了,他望著傅幹,急不可耐地問道:“那問題的關鍵是什麽?”

“大將軍在很早的時候,在各種場合,利用各種機會,頻頻勸告北疆大將們,要拜師念經,要讀書做做學問。大將軍說,我們這一代人因為窮苦,沒有條件讀書念經,但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他們應該是飽讀經文的士子,應該治理社稷,應該持續推動大漢的發展,讓大漢富強起來威臨天下。”傅幹伸手敲了敲案幾,低聲說道,“問題的關鍵是,長公主、丞相大人、李瑋大人,幾乎朝中所有的大臣,都不希望北疆武人出現在朝堂上,不希望北疆武人以公卿大臣的身份治理社稷。在他們看來,武人就應該戍守疆土,而不應該在朝堂上對他們指手劃腳。但大將軍恰恰相反,他極力要求北疆武人進入朝堂,而且還要求北疆武人在天下平定後控制朝堂,以武立國,以武治國。”

蔣濟恍然大悟。

中原大戰結束了,洛陽被包圍了,而洛陽的攻克也僅僅是個時間問題。一旦朝廷穩定了中原,就再也沒有什麽力量可以阻擋中興大業的腳步了。天下一旦平定,北疆武人就要脫下戰袍,湧進朝堂,那時候,不管是楊彪、蔡邕這些老大臣也好,還是李瑋、余鵬這些北疆文臣也好,他們都沒有北疆武人顯赫的功勛,他們都要被擠出權柄的中心。所以此刻不管是出於對自己權勢的維護,還是出於對中興大業的保護,他們都要聯起手來對抗北疆武人。而對抗北疆武人的關鍵就是控制兵權。

然而,這觸及了大將軍的底線,傷害了大將軍的感情,損害了北疆武人的利益,大將軍無法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