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59節(第3/4頁)

“當然不會是大人。”逢紀迫不及待地說道。

審配大吃一驚。袁微、荀諶等人面面相覷,驚惶不安。如果袁紹離開了洛陽,那洛陽能堅守多久?

****

正月,益州,巴郡。

劉備、劉磐率軍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和趙韙、龐義會合於江州(今重慶)。

趙韙、龐義這兩年在巴蜀人的支持下,不但支撐下來了,而且實力還有所增長。益州東南部的巴郡、犍為、益州、牂牁等郡都在他的控制下,軍隊也擴充到了三萬多人,這是劉備、劉磐事先沒有想到的。兩人暗暗吃驚,攻占益州的信心大受打擊。蒯良對此不以為意。一個巴郡就有近百萬人口,如果趙韙有能力,他的軍隊何止三萬人?這說明益州人非常尊奉大漢天子,對朝廷派來的官員極為敬畏,劉璋手中還是控制著相當的實力。

趙韙和龐義也沒想到劉表會派來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他們本來很興奮,但等到他們看到車騎將軍劉備,看到大漢天子的聖旨,他們隨即感到事情和自己預計的不一樣,根本就是兩回事。中原大戰失敗後,袁紹、劉表、劉備、曹操等人實力大損,步履維艱,而失去了徐州的劉備此刻竟然帶著軍隊出現在益州,其目的不言而喻。

劉備宣讀了天子聖旨,趙韙被拜為益州刺史,龐義被拜為討虜將軍兼領巴郡太守,而劉璋自然是叛逆了。

趙韙和龐義笑容滿面地接下了聖旨,心裏卻一肚子火,驚懼不安。

劉備是車騎將軍,率軍西征,討伐叛逆,理由冠冕堂皇。劉磐是鎮西將軍,蒯良是光祿大夫,兩個人官很大,但都受劉備節制。以此類推,官職明顯要矮上一截的趙韙、龐義當然也要受劉備節制了。換句話說,西征軍擊敗劉璋後,如果劉備賴在巴蜀不走,益州就是他說了算。我兄弟兩人這幾年算是白幹了,都給劉備忙活了。

兩個人越想越生氣,把劉表罵了個狗血噴頭。當初劉表在書信中寫得清清楚楚,讓劉磐、蒯良率軍相助,既沒有提到劉備,也沒有提到朝廷聖旨,誰知劉表這老小子竟然是個騙子。當然了,劉表如果不騙他們,西征軍又如何能順順利利地通過江關進入巴郡?

趙韙和龐義找到蒯良,質問他用意何在?如果劉表和劉備有心聯手占據巴蜀,大家就一拍兩散。蒯良從容而笑,撕破臉對誰有好處?我們打起來了,劉璋的軍隊隨即就會殺過來,你們死定了。我們幫助劉璋擊敗了你們,劉璋會非常感激,我們一樣有機會北上蜀郡,殺進成都。趙韙大怒,說來說去,你們還是想霸占益州。蒯良不屑地搖搖頭,你把益州送給我們,我們都不要。我們待在益州幹什麽?待在益州能擊敗李弘平定天下?能北上征伐重振社稷?大漢有你們這樣無恥的臣子豈能不亡。

趙韙和龐義又驚又怒,想了半天也沒弄明白劉備率軍進入益州的真正目的,不過蒯良那幾句話倒是對的。現在北疆軍還沒有打進洛陽,劉備的軍隊應該在豫州奮戰,他沒有任何理由到益州,除非北疆軍殺到了長江邊上,他無路可逃,只能到益州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另外,蒯良的威脅讓他們一籌莫展。西征軍人數眾多,尤其是劉備的軍隊,都是剛剛從中原戰場上撤下來的悍卒,打起來了自己純粹是找死。看樣子,今天不認栽是不行了。

趙韙和龐義商量了一下。他們只有一個選擇,沒有別的路,不過認栽之前要把事情問明白。蒯良於是把中原形勢解釋了一下,西征軍的目的是先幫助你穩定益州,然後由益州給大軍提供糧草,幫助大軍進駐漢中,從漢中方向北上攻擊關中。兩人恍然大悟,不過心裏還是很警惕。西征軍如果遲遲不能攻克關中,益州豈不要給活活拖垮?等打下成都後,無論如何要想個辦法把這支軍隊送出去。

大軍休息兩天後,劉備隨即召集劉磐等西征軍將領和趙韙、龐義等益州官吏軍議,商討如何北上打成都。

趙韙胸有成竹,站在地圖前侃侃而談。

從江州有三個方向通往成都。一是循涪江北上到涪城(今綿陽),兵臨成都北部,這條路一般稱做“內水”,其中涪城、墊江(今合州)是路途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隘。二是從江州溯長江、岷江而上,直殺成都南部,這條路一般稱做“外水”,路途上的南安(今樂山)是最重要的城池。三是從江州西上進入沱江,再由沱江北上直殺成都,這條路一般稱做“中水”,漢安(今內江)是途中最為重要的城池。

當年大將軍岑彭討伐公孫述,就是在江州(今重慶)兵分兩路。一路由大將臧宮率軍走內水,殺往成都北部。一路由其親自率軍走外水,直殺成都南部,形成南北夾擊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