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54節(第2/4頁)

袁譚不再猶豫,親自率軍南下廬江,並請曹操暗中相助。

曹操命令滿寵、劉勛帶著五千人馬偽裝成袁軍和袁譚會合,一起攻打舒城等地,命令曹洪率軍自合肥出發,直逼采石磯,牽制江東軍。

孫權、周瑜聽說曹軍突然逼近采石磯,急忙命令舒城、居巢等地的軍隊小心防備,命令沿江各地的水師向采石磯集結。

八月下,袁譚的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龍舒,然後趁勝攻擊,連克居巢、舒城等地。江東軍猝不及防,連戰連敗,全線後退,最後只剩下皖城、臨湖和采石磯渡口還控制在手。

袁譚兵臨臨湖,前鋒軍直指采石磯。這時袁譚下令停止攻擊,急書孫權、周瑜,詳述當前天下局勢,表示願意出面斡旋,讓曹操、劉表和江東握手言和。

孫權、周瑜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對手突然從袁耀變成了袁譚。

他們估計袁耀可能已經投靠袁紹,畢竟他們都是一家人,血濃於水,什麽仇怨都能化解,而曹操肯定是幫兇。總之一句話,廬江是奪不回來了。

廬江失守,江東受到嚴重威脅,江東軍主力已經無法再打江夏了,但江東人不願這樣空手而歸。

八月底,周瑜趕到采石磯,和袁譚會面。周瑜提出了議和條件,袁譚立即歸還廬江郡,劉表把江夏讓給江東,否則免談,我們再打。

周瑜漫天要價,袁譚苦笑,既沒有當面拒絕,也沒有一口答應。他說只要你願意談就行,等我把曹操和劉表都請來,我們坐下來慢慢談。

袁譚書告曹操、劉表,請他們即刻派人前來議和。考慮到荊州距離廬江太遠,袁譚建議四方議和人員到彭澤商議。

九月,揚州豫章郡,彭澤。

袁譚、周瑜、蔡瑁、曹洪於彭澤相聚,四方十幾個官吏坐在一起,日夜商談。

劉表急於從江夏戰場脫身,所以他一咬牙把半個江夏讓給了江東。在他看來,江東終究成不了什麽氣候,尤其在孫策死後,更是難以為繼。只待局面穩定了,荊州軍就能卷土重來,奪回半個江夏易於反掌。

荊州既然忍氣吞聲,甘願受辱讓出半個江夏郡,江東也不好欺人太甚,於是雙方握手言和。

廬江郡對曹操和孫權同樣重要,誰都不願退一步。周瑜逼著袁譚立即歸還,曹洪則威脅袁譚,你敢放棄廬江,我馬上走人,不談了。

蔡瑁急著回襄陽,他馬上出來打圓場,廬江由袁譚暫領,四方先議和,其它的事回頭慢慢再談。袁譚更著急,他心憂穎川局勢,急於撤軍北上守豫州,根本沒時間待在廬江。

曹洪眼見周瑜寸步不讓,只好哭喪著臉,哀求周瑜說,徐州直接面對河北十幾萬大軍的威脅,沒有一個安全穩固的後方,如何抵擋?徐州如果被北疆軍攻克,你江東還能支撐幾天?

周瑜仔細權衡了得失,最後決定讓一步,要了皖城、臨湖和襄安三個臨江城池和采石磯渡口,其它地方都讓給曹操了。這三個城池和渡口是從廬江攻擊江東的必經之地,尤其是采石磯渡口,更是重中之重。江東軍只要守住了這幾個地方,曹操即使想打江東也沒那麽容易了。

九月上,四方在彭澤順利議和並秘密會盟。如今曹操和孫權實力不濟,都不敢和河北公開撕破臉。此事瞞一時算一時,免得遭到河北的報復,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

九月中,定陶,大將軍行轅。

河北、徐州和江東三方經過艱苦談判,終於和解。

河北把瑯琊國還給了徐州。

曹操和孫權一直無法談攏,最後毛玠出了個主意,先聯姻,聯姻之後雙方成了親戚,有些事就好談了。於是曹操把曹仁的女兒嫁給了孫策的小弟弟孫匡,又給自己的兒子曹彰娶了孫賁的女兒。毛玠這個主意立竿見影,雙方關系親密,談判進展順利。首先曹操承認江北二郡是孫權的,但在天下未定之前,考慮到江淮地區的安全和穩定,曹操決定向孫權租借江北二郡,每年向江東支付一定數量的錢糧作為補償,而江東則在廬江郡的三個城池一個渡口駐兵,以保障江東安全。

這場和談三方各取其利,皆大歡喜。

此時李弘已穩定青兗兩州,占據了穎川,確保了奪取洛陽的優勢。孫權已基本穩定江東,平安度過了江東最危險的時刻。曹操雖然失去了奪取江東的機會,但他得到了江北兩郡,基本確保了江淮的穩固。

九月下,曹仁、毛玠、曹彰、孫賁、張纮、朱治告辭大將軍李弘,離開了中原。孫賁等人在回到江東前,因為還要和曹操議定兩家迎親的事,所以他們和曹仁一起先到了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