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35節(第2/4頁)

急驟的蹄聲由遠而近,此起彼伏。信使們從各個戰場上飛奔而來。淩孺讓親衛們在很遠的地方攔住了他們,回復只有一個:堅持,咬牙堅持。

良久,笛聲漸漸高昂,悲淒之音中隱約帶上了絲絲殺伐之氣。

韓遂的身軀忽然挺直,他好象又回到了當年的歲月,回到了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英雄年代。

“先生,先生……”辛毗飛馬而來,嘶啞的叫聲裏帶著憤怒和恐慌,“夏昭、梁興和馬玩三位大人堅持不住了,請先生同意我們的要求,即刻派兵支援。”

笛聲嘎然而止。

淩孺、韓翼等人狠狠地瞪著辛毗,恨不得沖上去把他暴打一頓。最近先生難得吹笛,好不容易忙裏偷閑輕松一下,卻給這個不長眼的混蛋破壞了。關中戰局盡在先生的掌控之中,短短片刻時間又能生出多大變故?

韓遂緩緩睜開眼晴,手握橫笛,負手於後,慢慢擡頭看向了天空。

日近正午。

“先生,北疆軍的左翼軍隊突然反攻了。因為羌騎擅自脫離戰場,鐵騎數量嚴重不足,導致我軍無法有效阻擊北疆軍的攻擊。夏昭大人的軍隊因此遭到了沉重打擊,敗亡在即。”辛毗對淩孺等人的不滿視而不見,三兩步沖到樹下,沖著韓遂激動地揮舞著雙臂。

辛毗、鄧升等人看到夏昭的軍隊岌岌可危,急催高幹出兵救援,但高幹顧及全局,擔心自己過早出擊會影響韓遂對整個戰局的控制,所以沒有答應,而是連番派人征詢韓遂的意見,但韓遂的回復千篇一律。辛毗心急火燎,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親自趕到了中軍勸說韓遂。

“大戰開始後,焦觸率五千兵出戰,焦觸陣亡後,夏昭又帶二千人支援,目前右翼戰場上最多還剩下五千步卒。騎兵大軍在羌人脫離戰場後,也只剩下三四千人了,這些人在北疆軍反攻後損失較大,如今都已撤到右翼戰場的兩側保護步卒大軍。現在戰場上只有夏昭的軍隊在和一萬多北疆軍對抗,他根本擋不住。夏昭的軍隊一旦崩潰,軍心必定渙散,後面的仗就沒法打了。”

韓遂眉頭緊皺,沉默不語。

由於西涼鐵騎自身的問題,聯軍在戰場兩翼的進攻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現在聯軍既然無法壓制住北疆軍,當然也就沒辦法逼迫北疆軍把所有軍隊投到戰場上來。相反,北疆軍卻利用戰場有利態勢,在兩翼發動了反攻。他們的目的很明顯,就是逼著自己迅速出動所有軍隊。

“大人,北疆軍已經全線反攻,他們應該沒有軍隊了。”辛毗急切說道,“即使他們還有軍隊,也不過是留駐城內的後備軍,人數不會太多。”

“徐榮這個人你了解多少?”韓遂突然問道。

辛毗愣了一下,搖搖頭。他對徐榮不熟悉,無從了解。

“徐榮現在是晉陽朝廷的太尉,三公大臣之一,權勢顯赫。但他出身卑微,祖上是幽州玄菟郡的一個普通小吏,他能位居三公,需要付出多少艱辛,你知道嗎?”

辛毗和淩孺、韓翼等人互相看看,有點疑惑,不知韓遂說這話是什麽意思。

“李弘、鮮於輔和徐榮三人都是幽州人,他們控制了晉陽朝廷的兵權。但你們注意到沒有,翼州大戰結束後,鮮於輔突然離開了晉陽,返回了北疆,而繼任太尉的就是徐榮。幾乎在同一段時間裏,長公主在晉陽修改了官制,把尚書台遷出了皇宮,公開和外朝爭奪相權。李弘一直保持沉默,隨後就北上出塞了。”

“李弘和鮮於輔都離開了晉陽,只剩下徐榮一人獨掌兵權,這說明什麽?”韓遂停了一下,繼續說道,“這說明徐榮是長公主的人,是長公主將來制約李弘和鮮於輔兵權的人,所以……”韓遂指指戰場,語氣十分肯定地說道,“徐榮不能敗,晉陽朝廷和長公主也不允許徐榮敗。徐榮一旦敗了離開了晉陽,對長公主和朝廷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

“先生的意思是說徐榮有絕對致勝的把握?”辛毗緊張地問道。

“李弘和鮮於輔取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功勛更為顯赫,而徐榮要想搖續待在晉陽的朝堂上,他就需要取得關中大戰的勝利,取得同樣顯赫的功勛。為了幫助徐榮打贏這一仗,長公主和朝廷會竭盡全力,會從兵力上和財賦上給予他最大的支持。”韓遂臉顯憂色,緩緩說道,“徐榮手上肯定還有兵力,只不過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而已。所以我們現在不能過早暴露兵力,不能過早暴露主攻方向,必須再等一等,以確保萬無一失。”

“但是……”辛毗雖然心痛己方軍隊的損失,但又不得不承認韓遂的推測非常有道理。這一仗袁紹輸不起,一旦輸了非但前景黯淡,更有可能丟失洛陽,一蹶不振。他想了想,無奈嘆道:“先生既然不願意過早暴露兵力和主攻方向,那就要另想誘敵之策,不能這樣硬拼。這麽打下去,我們消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