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12節(第2/4頁)

隨著沮授、田豐、許攸、淳於瓊的死去,隨著他們的親族子弟、門生故吏的死去和貶黜,一直以來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幾個勢力被成功摧毀。現在自己徹底控制了洛陽的軍政大權,沒有人可以掣肘和制約自己了,現在唯一能威脅自己的就是袁譚了。

袁譚這種做法太瘋狂了。立嗣一事如果不能妥善解決,袁譚還有可能繼續刺殺自己或者刺殺袁尚。假如自己突然死了,袁閥肯定要分裂。就象自己和袁術當年一樣,為了爭奪家主的位子大打出手,但現在不象十年前了,現在形勢不一樣。袁譚和袁尚一旦打起來,袁閥隨即便會飛灰煙滅。

自己必須想個辦法盡快解決此事,把袁譚對自己、袁尚和袁閥的威脅徹底解除。

正月下,袁紹以天子的名義書告劉表、劉備、袁譚等各地文武大吏,到南陽覲見天子,商議退敵良策。

逢紀勸袁紹給曹操也寫一封信。雖然曹操肯定不會去南陽,但曹操並沒有公開背盟,他現在的身份還是丞相,不能把他丟在一邊,把他當作背盟者來對待。曹操和李弘聯姻議和,有他迫不得已的原因,在目前這種形勢下,還是要極力拉攏。即使曹操像韓遂一樣腳踏兩條船,那也比把曹操逼得公開背盟投靠河北要好。

袁紹考慮了一下,接受了逢紀的建議,能曹操寫了一封措辭極為嚴厲的書信。警告他不要背信棄義,免得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九族盡滅的悲慘下場。你和李弘,和黃巾軍舊部都有深仇大恨,就算李弘現在收留了你,把你當作一條狗來使喚,但等到李弘平定了天下,你這條走狗還是逃脫不了被烹殺的命運。

正月下,代替淳於瓊駐守關西的高幹接到了袁紹的密令。一旦袁譚離開潼關,你就帶著我的命令急赴關中,接手袁譚的軍隊。高幹非常吃驚,急忙和高柔商量。難道陜城刺殺事件的背後主使人當真是袁譚?高柔勸他不要胡思亂想,遵命執行就行了。袁譚的手下大都是我們的朋友,到潼關接手軍隊應該很順利。

高幹猶豫再三,還是不放心,“舅父大人不會殺了顯思吧?要不要派人提醒他一下?”

“你想死啊。”高柔怒聲罵道,“虎毒不食子,這麽簡單地道理你都不懂?舅父大人如果要殺顯思,就不會把他騙到南陽了。”

“顯思謀刺自己的父親?這可能嗎?”

“本來是不可能。”高柔指指袁紹的密令,“但現在看來,顯思兄顯然是瘋了。”

正月下,袁譚在潼關接到了袁紹的書信後,急召郭圖、劉獻商議。如果不去南陽,無疑不打自招,純粹找死,但去了,後果難測。郭圖和劉獻勸他還是去,袁紹如果要殺他,早就動手了。

“大人把謀刺的罪責全部推到淳於瓊、沮授和田豐身上,並乘勢鏟除了他們的勢力,足見大人並沒有殺你之心。”郭圖說道,“另外,大人手上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此次刺殺是你幹的,他怎麽殺你?”

“但我這一走,關中就回不來了。”袁譚苦笑道,“此次到南陽議事,十有八九是父親大人的調虎離山計,他想奪了我手上的兵權。離開了關中,我若想再翻身,就很難很難了。”

“那你就錯了。”郭圖笑道,“大人若留在關中,死路一條,大人若到了南陽或者豫州,隨時可以翻身。你不要忘了,那裏可是你袁家的根基所在啊。”

袁譚眼前一亮,頓時霍然而悟。

二月,南陽。

袁紹、劉表、劉備、袁譚、荀諶等人陸續趕到宛城。

眾人拜見了天子後,隨即商議抗擊河北的對策。

洛陽、關中和豫州當然是主戰場,這三處地方無論何處發生激戰,荊州的支援都是抵腳北疆軍的關鍵。所以袁紹請劉表以大局為重,盡快從江東的豫章郡撤軍,把主要兵力投到平定長沙叛亂上去,以穩定荊州。

劉表的水師此時已經開始撤軍了,準備在本月底攻擊長沙,平定叛亂。另外他對益州也很感興趣,想趁此良機派一支軍隊西進巴郡,會合趙韙攻擊成都,打算先把劉璋解決了,然後乘機占據益州。

袁紹沒有同意,他認為如果把今年的仗打好了,中原形勢就能穩下來,“等我們和北疆軍形成對峙局面後,景升兄再攻益州也不遲,何必急在這一刻?”

劉表說,現在劉璋受到趙韙和張魯的南北夾攻,正是一舉奪下益州的最好機會。如果讓劉璋擊敗了趙韙或者張魯,我再想打益州就很難了。

假如劉表拿下了益州,其實力增長肯定會超過袁紹,而且也占據了北奪關中,東進中原的強大優勢,這是袁紹所不願意看到的。幸好此時荊州不穩,劉表還需要時間平定長沙張羨的叛亂,因此袁紹還有應對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