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8節(第2/4頁)

南遷人口兩百五十萬,涉及區域五個州,幾乎所有的郡縣全部牽扯其中,其難度遠遠超過了當初的預想。

“十月的時候,長公主和朝中大臣們對南遷人口一事非常樂觀,認為在今年春耕之前,用大約六個月的時間可以完成這次南遷。但現在看來,半年時間根本不夠。要想把南遷一事徹底落實,至少需要八到十個月的時間,也就是在今年秋收之前,南遷一事才能結束。”荀攸擔憂地說道,“南遷不能完成,河北就不穩,河北不穩,仗就不能打。”

“早在朝廷決定南遷人口的時候,就有大臣強烈反對,認為青、兗兩州剛剛拿下,中原局勢非常危險,南遷的條件尚未成熟,倉促南遷可能導致河北崩潰。但由於河北三州的人口越來越多,土地越來越緊張,人口危機越來越嚴重,所以長公主和大臣們還是毅然下定決心實施南遷。目前看來,朝廷這個決定的確有些草率和盲目,我們在南遷過程中遇到了太多的難題,不得不三番兩次上奏晉陽,請求朝廷放緩南遷的速度,不要把人口一次遷移南下。”

“其中最大的難題是什麽?”李弘問道,“過去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曾有幾百萬流民沖進北疆,但我們還是較為穩妥的解決了。現在條件好了,為什麽難度反而還大了?這次南遷人口不過兩百五十萬,相比前年南遷青州的人口不過多了一倍而已,為什麽前年能很好解決的事,今年就不行了?”

李弘轉頭看向坐在身邊的兗州刺史楊奇,“當年,楊大人在冀州任冀州牧,把大量的流民趕到我們北疆。現在你不會故伎重施,把百姓又趕到徐州、豫州去吧?”

大帳內頓時哄堂大笑,笑聲立時沖淡了帳內的緊張氣氛。楊奇老臉一紅,不好意思地笑笑。“嘿嘿,那時候情況特殊,情況特殊。”

荀攸沒有回答李弘的問題,他面顯難色,猶豫了半天沒有說話。

謝明看出了荀攸的難處,主動站了起來,躬身說道:“大將軍,主要難題是,土地不夠了。”

李弘看到荀攸不說話,心裏有點疑惑,再聽到謝明說土地不夠,當時就愣了,“土地不夠?斂之,你開玩笑吧?兗州、青州這麽大的地方,竟然土地不夠?”

謝明非常肯定地點了點頭,“大將軍,的確是土地不夠。”

李弘笑容頓斂,目光從郭策、臧洪、楊奇等大吏臉上一一掃過,語調立時森嚴起來,“怎麽回事?怎麽會出現這種事?”

楊奇嘆了一口氣,手指謝明,“斂之,你給大將軍解釋一下。南遷一事關系中興大業,本來應該由大將軍親自主持,但朝廷卻隨便派幾個巡案使者下來,簡直是胡鬧。公達他們說話沒有份量,事事都要請示朝廷,怎能不出事?長公主和朝廷未免太欠考慮了。”

南遷的重點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人口遷出地區的土地重新分配,一是人口受遷地區就是青、兗兩州的土地分配。

人口遷出地區土地本來就很緊張,再加上還有寬鄉和狹鄉的區別(地廣人稀的地方為寬鄉,地狹人稠的地方為狹鄉),所以各地府衙、官吏、門閥富豪和普通百姓為了爭奪有限的空余土地,都各施高招。最後,吃虧的當然是普通百姓了。

前年遷往青州的人口主要是冀州南部郡縣的百姓,冀州南部郡縣因為靠近黃河,隨時可能爆發戰爭,各地人口不是很集中,幾乎都是“寬鄉”,因此這類糾紛很少。但這次不一樣,這次大部分人口是從並州、幽州和冀州北部郡縣南遷,這些地方幾乎都是狹鄉(邊郡可供耕種的土地少,胡人又不斷南遷,所以也出現了地少人多的局面),這類糾紛猛然暴增也就不以為奇了。

遷移人口的目的是為了讓百姓受益,但現在不是百姓受益,而是府衙、官吏和本來就擁有很多土地的門閥富豪受益了。這當然和朝廷的初衷背道而馳,朝廷理所當然要出面整治。這大大耽誤了南遷完成的時間,也讓河北產生了很多隱患,河北的局面因此顯得很不穩定。

人口受遷地區本來不應該出現土地不夠的問題,當初朝廷對南遷很樂觀也正是因為青、兗兩州的土地很多。但現在人口受遷地區土地不夠的主要原因卻恰恰是因為朝廷的南遷政策出現了重大失誤。

朝廷認為青、兗兩州土地很多,所以下旨,向河北三州的門閥富豪們償還曾經賒借的土地。過去朝廷還從他們手上低價購買了大量土地,這次朝廷兌現諾言,也以低價出賣土地給他們。數量上也很優惠,兩倍甚至三倍於他們過去賣給朝廷的土地。

朝廷這種辦法本來也沒錯,這是重建天子和朝廷威信,拉攏門閥富豪,利用他們的錢財迅速恢復青、兗兩州財賦的上佳之策。但朝廷有三個失誤,一是朝廷對河北三州門閥富豪們的貪婪和智力做了錯誤的估計,二是對普通百姓的承受力做了錯誤的估計,三是對受封土地的文武大臣們的清廉做了錯誤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