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2節(第2/4頁)

因為最佳攻擊時間是明年六月或者更遲一點,所以中書監荀攸建議在這之前,河北佯裝財賦陷入危機,主動和各路叛軍議和,以爭取得到更長的恢復時間。

“韓遂需要時間全取關中,還要和袁紹打一陣子,他當然希望我們和他好好談談。”

“袁紹在中原大戰後,實力損失較大,而曹操和劉備基本上已經敗亡了。未來兩三年內,叛軍已經無力再次結盟聯軍展開聲勢浩大的反攻。雖然袁紹和劉表這些人因為各自的州郡都很富裕,這幾年境內又很穩定,財賦較為充足,但奈何實力不夠,只能自保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主動並去議和,正中他們的下懷,而我們也許能從議和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荀攸的建議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認同。利用議和的機會,河北可以迅速恢復實力,還能拉攏分裂各路叛軍,非常有利於後期平定天下的大戰。

長公主隨即下旨,命令太尉徐榮稍加準備後,馬上南下河東勸撫韓遂。命令大將軍李弘派人勸撫曹操、劉備、孫策、周瑜、劉表等人。這些人如果願意議和,可以把在中原大戰中俘虜的一些叛軍將領比如曹仁、孫輔、魯肅等人放回去,以示誠意。假如他們願意歸順朝廷,也算是大漢中興的功臣。

長公主又命令鎮北將軍閻柔即刻北上雲中,一面安撫和威懾邊塞胡族諸部,一面整訓鐵騎,準備明年春天率軍進入關中作戰。

關中之事議罷,丞相蔡邕、尚書令李瑋和中書監荀攸又聯名上奏。

朝廷為了推廣和實施“計口授田”、“土斷”等新田制,曾屢次低價購買和賒借河北三州門閥富豪的土地。依照當初的約定,朝廷一旦收復了黃河以北的州郡,將拿出一部分土地低價出賣和償還給這些門閥富豪。

中原大捷後,這些門閥富豪們迫不及待地要求朝廷兌現當初的承諾。

“青州、兗州兩地經歷了多年的戰火和災禍,兩州人口縮減得非常厲害。雖然曹操和田楷在兩地都實施了屯田之策,但由於人口數量有限,再加上大戰不斷,迫使他們在兩州橫征暴斂,屢屢強征士卒,導致兩地的人口不但沒有增多,反而日漸稀少,百姓的日子並沒有得到任何改善。”李瑋稟奏道,“兗州現在的狀況很適合朝廷推廣新田制,而青州在我們的努力下,已經基本完成了新田制的實施。為了讓兩州能在很短時間內恢復元氣,讓朝廷盡快得到兩州的賦稅,我們需要做兩件事。一是大量回遷人口,二是讓河北門閥富豪迅速得到他們所需要的土地,並讓他們在土地上投入大量錢財,以便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可觀的糧食和錢財。”

“去年我們向青州回遷了一百多萬人口,估計現在青州的人口大約有兩百多萬,距離青州人口最多時候的三百六十多萬還有一段距離。因此朝廷打算在秋收秋種結束後,再向青州回遷五十萬人口。”

“兗州的人口現在最多只有一百多萬,而兗州人口最多的時候曾有四百多萬人。所以朝廷打算從並州、幽州和冀州三地回遷兩百萬人。”

“兗、青兩州過去都是本朝賦稅大州,如果有足夠的人口,有河北三州門閥富豪和商賈大戶投入的大量錢財物資,有朝廷的新田制和新賦稅制做保障,這兩州有望在兩三年內恢復到過去的賦稅水平。”

“河北三州的人口危機,尤其是冀州的人口膨脹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後,百姓的土地就多了,而百姓上繳的賦稅也就多了。隨之而來的是百姓的日子更加好過了,邊塞也就更加穩固了,這非常有助於河北三州和北疆邊郡的穩定。”

“兗州和青州兩地即使從河北回遷了大量人口,但人口依舊沒有達到過去的數量,再加上兩地的門閥富豪大多逃亡和被殺,無主土地數不勝數,足夠朝廷賞賜給有功將士和兌現當初對河北三州門閥富豪們的承諾。”

李瑋滔滔不絕說了很長時間,蔡邕、劉和、荀攸、大司農鐘繇在一旁不停的對其中的細節做詳細的解釋。

當初朝廷為了實施縮減開支,特意給各地官吏和府衙分配了“職分田”和“公廨田”。(公廨田的收入用於府衙公務開支。職分田的收入用於支付各級官吏的俸祿。)當時朝廷財賦短缺,沒有錢財購買土地,於是由長公主親自出面,向河北三州的門閥富豪們賒借。後來朝廷實施兵戶制,需要土地,於是朝廷又向這些門閥富豪們以極低的價格購買了很多士地,解了燃眉之急。

現在朝廷有土地了,當然要兌現諾言。一來可以增加天子和朝廷威儀,二來可以穩定民心,三來可以借助出賣土地的機會從中大賺一筆,解決朝廷遷移人口所需要的錢財,四來這些門閥富豪和商賈們都很有錢,而青、兗兩州的恢復又需要錢,雙方互利互惠,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