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9章.逐鹿中原 第64節(第2/3頁)

高幹是袁紹的侄子,他既然說話了,那事情就好辦了。劉備毫不猶豫,立即接受了高幹的建議,命令朱靈率軍支援高柔,盡可能奪回清水口,把北疆軍打回朝歌城去。

****

黎陽。

黃河河面上,五條船橋猶如巨龍一般,靜靜地俯臥在滔滔河面上。

橋上旌旗飛揚,一隊隊運送糧草輜重的車隊正從橋上通過。渡口上人海如潮,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的非常熱鬧。

李弘輕輕皺了一下眉,轉身看向傅幹。“黃昏前,這裏能夠清理幹凈嗎?”

“可以,不會耽誤鐵騎大軍過河。”傅幹急忙回道,“從明天開始,所有的民夫和糧草輜重都從長壽津方向渡河,這裏的五條船橋全部留給大軍使用。”傅幹手指渡口和船橋上密密麻麻的人群,“到了下午,這些人渡河完畢後,渡口和附近幾十裏的馳道將全部封鎖。”

李弘點點頭,“白馬城那邊可都做好了準備?”

“都已準備妥當,大將軍盡管放心。”傅幹笑道,“那邊有楊奇老大人坐鎮,王淩、王昶兩位大人相助,當萬無一失。”

“十萬鐵騎呼嘯而下,近百裏範圍內的戰場將片甲不留,沒人能生存下來。”鮮於輔十分嚴肅地說道,“我們不可能告訴胡騎士卒,哪些人是叛軍,哪些人是百姓,哪些人該殺,哪些人不該殺。所以你立即書告楊奇老大人,請他竭盡所能,把白馬、平陽亭、燕城一帶的百姓撤到安全地帶,如果有人不願離開,就把他們強行趕走。”

傅幹躬身答應,“彥雲(王淩)在書信中說,最近幾個月因為白馬、平陽、燕城一帶戰事頻繁,當地的百姓大多逃離了家園,那裏可以說是荒無人煙了。另外,根據我們從洛陽得到的消息,袁紹早在四月的時候,就曾命令河南尹、陳留郡和東郡的官吏,把大量百姓從戰火可能波及的郡縣強行南遷到了豫州和洛陽等地。”傅幹微微一笑,“袁紹幫了我們一個大忙。”

鮮於輔聞言臉顯疑色,轉頭看向李弘。

“的確有這件事。子善(顏良)打河南的時候,滎陽、成臯一帶的百姓大都逃進了虎牢關。”李弘笑道,“大軍渡河殺進兗州後,袁紹大概估計他至少要在封丘、陳留一線才能擋住我們,所以他未雨綢繆,早早就把那些地方的百姓南遷了。我們打到官渡的時候,走幾百裏的路都看不到一個人。”

“袁紹為什麽要這麽做?他舍得拿糧食出來賑濟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難民?”

“哪有上百萬人,能有幾十萬人就不錯了。”李弘搖頭道,“從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事開始,到袁紹會盟討伐董卓,到曹操、呂布、袁術爭奪兗州,再加上連續的天災人禍,中原人口還能剩下多少?看看我們河北有多少中原人,你大概就能估猜到現在中原的人口了。”

“就算是賑濟幾十萬人對袁紹來說,也是個沉重的包袱。”鮮於輔搖頭道,“他在中原大戰的關鍵時刻,還願意做這種事?當年他不是把流民往冀州趕嗎?怎麽現在又要搶人了?”

“他的目的很簡單,是為了給自己募兵擴軍。”傅幹解釋道,“中原大戰,需要消耗大量的兵力,而袁紹要想保持自己的實力,必須迅速募兵擴軍。但他如果要在洛陽和豫州等地強行征兵,勢必影響到洛陽和豫州的穩定局面。因此,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既能征募到大量兵力,又不影響洛陽和豫州等地的穩定,便成了一個頭痛的問題。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便是制造流民,然後從流民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士卒。”

“中原大戰會造成很多百姓流離失所成為流民,這些流民為了生存,要麽從軍,要麽賤賣為奴。總之,只要他們想活下去,就得聽袁紹的擺布,這樣袁紹的需要就能得到滿足。另外……”傅幹指指黃河對岸,“你們不覺得官渡、開封、浚儀一帶的土地非常肥沃嗎?白馬、燕城一直到延津、酸棗一帶的土地雖然偶爾會遭遇洪災,但都是上好的土地。”

李弘和鮮於輔疑惑地望著傅幹,不知道他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袁紹利用中原大戰的機會,把這些百姓全部遷走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搶奪這些土地。”傅幹繼讀說道,“這些年,袁紹對自己的部下非常慷慨,常常賞賜大量的土地給他們。幾年來,他把洛陽、豫州等地的肥沃土地都賞完了,已經囊中羞澀,這次中原大戰結束後,他需要更多的土地賞賜給自己的部下,所以他急不可耐的南遷人口。雖然他擊敗我們後,肯定能占據兗州,會得到更多肥沃的土地,但那需要一段時間。相對來說,利用南遷人口搶到河南東部這一塊肥沃的土地,然後及時賞賜給自己的部下,乃是最省時間最省力的事,他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