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9章.逐鹿中原 第58節(第2/8頁)

按照約定,此時蒯良應該率軍溯江而上,攻打巴郡,直殺江州,牽制巴郡太守龐義的軍隊,以幫助趙韙攻占成都。但由於蒯良率軍南下去了長沙,無法依約攻打巴郡,造成荊州前期的諸多籌劃全部泡湯。此事不但有背信棄義之嫌,更將直接導致趙韙的失敗。趙韙敗了,劉璋勢必要報復荊州。如果趙韙敗得太快,或者全軍覆沒死在了成都城下,劉璋極有可能在今年秋天就率軍順流而下直殺荊州。假如此刻中原大戰尚未結束,留守的荊州軍恐怕一時擋不住盛怒之下的劉璋。退一步說,就算中原大戰結束了,或者劉璋明年才攻擊荊州,荊州也是危機重重。因為中原大戰後荊州急需時間恢復元氣,更重要的是,荊州的東部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敵人。

從V荊州送來的第三個消息就是關於江東的事。六月袁術死後,孫策和周瑜開始頻繁調動軍隊,兩人的水師陸續集結到豫章郡的柴桑和彭澤兩地。估計中原大戰結束後,不論聯軍是勝是敗,兩人都會乘著荊州氣喘籲籲之際,毫不猶豫地展開猛烈攻擊。黃祖已在江夏陳兵以待,時刻提防。

蔡瑁在書信的最後寫道,今年司馬徽、龐德公、邯鄲淳等大儒名士們在一年一度的峴山品評中,一致舉薦諸葛亮和龐統兩位年輕士子。這兩人一個是前豫州郡太守諸葛玄的侄子,有臥龍之稱。一個是襄陽龐家的子弟,有鳳雛之稱。按你的囑咐,我已把他們請到襄陽,從征入府。

劉表被荊州的危機局勢所震驚,急忙書告袁紹,同意他的攻擊計策,並同時書告蒯越、文聘,遵從袁紹指令,不惜一切代價打破僵局,盡早在官渡戰場上形成有利態勢並迅速決戰。劉表接著又書告曹操、劉備,目前的局勢對聯軍越來越不利,看樣子想拖是拖不下去了,請諸位大人為了大局放下彼此的成見,齊心協力,共同奮戰。

****

七月底,河內。

劉備、高幹奉命從敖倉方向渡河進入河內。同時間,高柔、朱靈率軍由平臯城向懷城攻擊前進。

此刻劉備也不再隱藏大軍形跡,指揮兩萬大軍迅速渡河。

兩支軍隊合兵一處,氣勢洶洶殺向懷城。袁紹給他們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在最短時間內攻克懷城,然後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勢,直殺獲嘉、汲縣,前鋒軍直指朝歌城,完全控制延津渡和清水口,以便聯軍能從延津渡、清水口方向威脅延津、燕城一線。

北疆軍的糧道現在由水陸兩道送往官渡。聯軍一旦控制了清水河和延津渡,河北為了糧草的安全,只能舍棄水路,轉而沿著燕城、延津一線的馳道向官渡戰場運送糧草。由兩條糧道改為一條糧道,官渡戰場上的糧草屯積速度隨即便會減慢。另外,由於獲嘉和汲縣的丟失,北疆軍的後路面臨被聯軍切斷的危險,為了阻止聯軍渡河攻擊燕城和延津,北疆軍必須從官渡戰場上抽調軍隊回援,屯重兵駐防於燕城、延津一線,以確保自己後路的暢通和安全。

面對聯軍的攻擊,彭烈率五千兵據城死守,同時向邯鄲、陽武兩地求援。

七月底,官渡。

袁紹、曹操集結了大約六萬軍隊,向鴻溝水對岸的北疆軍發起了攻擊,意圖在正面戰場上牽制住北疆軍的主力,以策應兩翼戰場上的聯軍順利達成攻擊目標。

七月底,中牟城東二十裏,曲遇聚。

蒯越、文聘奉命指揮五萬大軍向屯兵於渦河兩岸的北疆軍發動了攻擊,打算奪回浚儀、開封一線,把官渡戰場的北疆軍主力和陳留、雍丘一線的北疆軍分割,以便聯軍對陳留形成前後夾擊之勢,逼走閻柔和高順,從而穩固自己的後方。

南面戰場上的徐璆、曹洪、關羽、孫輔等軍隊因此就能北上推進到陳留、浚儀一線,這樣聯軍在正面戰場上不但擁有了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更能和河內戰場相配合,攻擊官渡戰場的左右兩翼。北疆軍既要阻擊聯軍攻其兩翼,又要在官渡戰場上和聯軍決戰,兵力上的劣勢更為嚴重,戰場形勢將再度逆轉。

駐兵於曲遇聚的呂布、樊籬率一萬七千南軍奮起阻擊,由於雙方在兵力上的差距太大,南軍將士抵擋不住,急忙向官渡戰場上的麴義求援。

七月底,河南,陽武城。

快馬如同離弦長箭一般,飛速射進城門。

快馬在寬敞的街道上呼嘯狂奔,急驟的蹄聲如狂風暴雨一般,響徹城池。

奔騰的戰馬突然在府門前刹住龐大的身軀,前腿高揚直立而起,發出一聲長長嘶鳴。

馬上的信使大吼一聲,騰空躍上石階,在衛士們的驚呼聲裏像風一般卷進了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