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8章.箭在弦上 第14節(第2/5頁)

這時,袁術的信使到了。

袁術的話沒人相信。他要議和?這小子又在搞什麽名堂?曹操第一個感覺就是袁術在使詐,背後肯定有陰謀。難道袁術被逼急了,要用緩兵之計拖住自己,然後跑到沛國去再建皇統?劉備卻猜測袁氏兄弟可能因為再建皇統的事鬧翻了,袁術一氣之下,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撤兵了事,成心要讓天下再度恢復到冀州大戰前的格局。

袁術的背後有袁紹,要打袁術不是一下子的事,也無需急在這一時半刻。冀州大戰剛剛結束,大軍急需休整。中原剛剛下雨,持續九個月的旱災結束了,正是恢復播種的時期。青州的事懸而未決,需要時間趁著臧霸立足未穩之際,先把他解決了。

既然袁術主動撤兵,也算是放下架子認輸了,這對曹操、劉備都有好處。兩人痛痛快快地答應了,袁術也很爽快,馬上把曹操和所有兗州大吏的家眷送到了曹操的大營。

正在雙方談得很融洽,袁術的軍隊已經開始帶著從兗州擄掠的大量錢財輜重陸續後撤的時候,從陳留傳來了一個消息,屯兵於陳留的袁紹軍隊北上了,要渡河趕到河內支援。

曹操立即意識到袁紹有麻煩了。河內方向,袁紹可能已經支撐不住,而關中方向的馬超,按道理也應該舉兵背叛了。袁紹顧此失彼,自顧不暇,已經無力幫助袁術了。曹操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擊殺袁術的機會來了。

他一面暗中集結大軍,一面等持著劉表的消息。劉表去了洛陽,如果袁紹為了應對關中和河內的事而焦頭爛額,他多多少少能通過自己的關系了解到一點真實的情況。

曹操沒有等到劉表的消息,卻等到了從江東匆匆趕來的王朗。

“孫策為了伸張大義,重振大漢,毅然決定脫離叛逆袁術,重歸朝廷。”王朗把自己的來意說明之後,最後說道,“目前,孫策大人正在統率大軍攻打九江、廬江兩郡,他願意遵從天子的旨令,丞相大人的指揮,為誅殺叛逆中興社稷而浴血奮戰。”

接著王朗開始為孫策歌功頌德。

曹操聽說過孫策,知道他這兩年帶著大軍在江東擊敗了揚州刺史劉繇。劉繇是原兗州牧劉岱的弟弟,他們兄弟兩人和曹操的關系都很好。曹操憎恨袁術,也很憎恨孫策,所以王朗還沒說上幾句就犯了曹操的忌諱。孫策擊敗劉繇,對曹操來說,不是孫策的功勞,而是禍亂社稷的罪過。

“孫策是誰?他是什麽東西?”曹操一掌拍到案幾上,打斷了王朗的話,“一個背信棄義的叛逆,一個厚顏無恥的小人,這種人不說也罷,免得汙了我的耳朵。”

坐在一旁的劉備也是眉頭深皺,但表情還是很客氣。如果此事是真的,袁術十有八九死定了。不管孫策的品行如何,他這次算是幫了大忙,立了大功,無論如何不能怠慢了。另外代表孫策前來向天子獻表的是徐州名士王朗,於情於理都要客氣一點,不能太讓人下不了台。

“孫策是原破虜將軍、豫州刺史孫堅的兒子。”劉備不知是故意的,還是裝傻,他很嚴肅地給曹操介紹道,“此子以弱冠之齡,追隨袁術四處征戰。在他二十歲的時候,袁術力排眾議,以孫策為統率,率軍渡江攻擊江東劉繇。歷經大約三年的時間後,孫策總算不負重望,拿下了吳郡、會稽郡和半個丹陽郡,也算是一員虎將了。”

劉備在說到“虎將”兩個字時,特意加重了語氣,顯得鄭重其事。三年時間打下兩個半郡也叫虎將,這不禁讓曹操仰天大笑,而王朗感覺受辱,臉色鐵青,兩眼狠狠地瞪著劉備。孫策好歹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才打下了兩個半郡,但你呢?你不過撿了個便宜,撞了個狗屎運而已。曹操殺人如麻,曾經血屠徐州,你不替徐州百姓報仇雪恨,卻和仇人坐在一起稱兄道弟,你又是個什麽東西。

王朗在心裏把曹操和劉備罵了個狗血噴頭。雖然他對孫策沒有半點好感,但受張昭之托,他不能不把此行的任務完成了,否則以他的個性,早就拂袖而去了。

“原來是孫堅的兒子,怪不得是個叛逆。”曹操冷笑道,“孫堅自己就是個桀驁不馴目無王法的叛逆。當初他從長沙北上討董的時候,竟然一口氣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首開誅殺朝廷大員的先例。雖然他後來有擊敗董卓殺進洛陽的功勞,但相比他後來的所作所為,這點功勞算得了什麽?”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劉備調侃道,“和袁術這種人在一起,能有什麽好貨色?不過是一群瘋狗而已。為了一塊骨頭,什麽事都幹得出來。”

王朗怒極而笑,“袁術的確是一條瘋狗,但孫策和兩位大人比起來,他最多不過是一條見利忘義、恬不知恥的野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