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7章.風雷激蕩 第4節(第2/5頁)

田豐最後想到了袁術。

當讖緯之言和五德始終說傳遍各地州郡的時候,袁術也動了心思。袁紹雖然實力龐大,但他在袁閥中屬於庶出,袁閥的真正繼承者是嫡出的袁術。抱有這種看法的人顯然很多,袁術的手下在袁術非常困難的時候,依舊追隨袁術,沒有任何人背棄他,可見擁戴袁術的人還是很多的。

袁術和他的不少手下認為,讖緯預言中的代漢者“袁氏”,應該是袁閥的嫡出家主。另外,這個讖言中的“塗高”到了袁術這裏,不僅僅只有“轅濤塗是袁氏先祖”這一說了。“塗”和“途”互為通假,“途”解釋為道路,而袁術的字正好是“公路”。也就是說,這句讖言已經明確指出,代漢者,是袁家的袁術袁公路。這種解釋被袁閥很多支持袁術的人所接受。但眼前的形勢又告訴袁術和他的支持者,他想代漢自立,純粹是臨死前的絕唱,自尋死路。

袁紹想代漢自立卻迫於形勢不敢做,袁術有這心思卻沒這膽子,但袁閥中有一部分人卻從自身利益出發,唆使和慫恿袁氏兄弟考慮自立之事。

自從北疆軍陳兵於河東黃河北岸後,袁紹已經放棄了這一極不明智的做法,但袁術沒有。

現在孫策幫助他打下了揚州江東的兩個半郡,很快將擊敗劉繇和華歆占據江東全部四個郡。這樣一來,袁術就擁有了揚州全境和長江天險。他進可攻伐中原,退可踞守江東,完全有登基稱帝的實力。但問題是,這個實力太脆弱。如果沒有袁紹的支持,他估計自己也就是過過皇帝癮,然後就敗亡了。

如果袁紹能支持他登基稱帝,兩股勢力合而為一,實力就不同凡響了。兩人首先可以前後夾擊,占據荊州,然後劍指中原,占據黃河以南的所有州郡,最後和河北決戰於黃河兩岸。即使不能擊敗李弘,最起碼可以和李弘以黃河為界,南北鼎立。

袁術通過袁閥的某些人,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告訴了袁紹,他想探知袁紹的意思,以決定自己是不是要“應天受命”,代漢自立。

袁術和曹操、劉備有仇,和袁紹雖然也有仇,但畢竟是兄弟,有些事好商量,彼此之間的仇怨可以等到天下平定後再解決。袁術是這麽想的,但袁紹呢?

如今袁術所擁有的九江郡和廬江郡緊靠汝南郡,和袁閥的根基之地連在一起,因此他和袁閥中的很多小勢力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袁紹這兩年和袁術關系有所改善,完全得益於袁閥中的這些小勢力從中調解。不過,袁術始終是袁紹的一個心腹大患,袁術的存在,不但分裂了袁閥,削弱了袁紹的力量,將來還是袁紹成就霸業一統天下的重大阻礙,所以袁紹一直想殺了他。

“大人讓袁術代漢自立,從而擺脫目前的困境,重新掌控主動,奪回皇統,並趁機借助曹操、劉備之手鏟除袁術。”田豐獻策道,“如此一來,則大人霸業可成,天下可定。”

袁術志大才疏,對權勢和錢財的欲望非常強烈,他只要得到了大人的承諾,一定會冒天下之大不韙代漢自立。原因很簡單,袁術一旦自立,袁閥就被整個拖進了篡立的旋渦,無論是大人還是袁閥中的其它勢力,都無法脫身,只有和他一條黑道走到頭。

袁術自立後,天下形勢隨即大變。

大人可以一面壓制荊州劉表,一面和袁術相約,夾攻曹操和劉備。

曹操的三家聯盟剛剛重建皇統,需要維持皇統的權威,他要打著平叛的旗號去攻殺袁術,要幫助劉備守住徐州以維持三家聯盟。但大人此刻雄踞於關中關東,對中原虎視眈眈。大人既不表示支持袁術自立,也不表示支持曹操劉備攻殺袁術,大人的沉默將讓曹操膽戰心驚,無法動彈。

曹操不能立即平叛,則皇統形同虛設,皇統的威力大打折扣。隨著時間的延長,徐州劉備被袁術打得狼狽不堪,三家聯盟可能分裂。三家聯盟分裂了,曹操既不能保住皇統,也不能保證中原穩定,後果不堪設想。此時此刻,曹操只有求助於大人。

大人則以遷皇帝於洛陽為要挾,逼迫曹操放棄對皇帝的控制。

曹操為了生存,只有選擇放棄權柄以維持大漢皇統,選擇幫助劉備以維持三家聯盟的實力。大人則借機斷絕與袁術的關系,假曹操和劉備之手誅殺袁術。

大人拿到了皇統和權柄,袁閥又重新凝聚為一體,大人的實力和威信將空前增長。袁術死去,曹操和劉備實力大損,三家聯盟即使還能存在,也無法和大人鼎立抗衡。如此大人則可以會盟州郡,共同抗衡河北。到了這個時候,大人要誅殺曹操占據中原,還不是件輕而易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