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6章.成事在天 第9節(第4/5頁)

西涼軍也在第六天到達了涼州漢陽郡地界。

關中各方又驚又喜,接著氣氛隨即緊張起來。因為有流言傳出,北疆軍打洛陽去了。

袁紹坐立不安,日夜盼望著洛陽書信。

田豐勸他稍安毋躁,全力整軍,準備攻打叛逆,奪取關中。

“西涼人撤退,我可以理解,因為韓遂沒有糧草了,但北疆軍為什麽撤退?長安一戰,北疆軍準備充分,損失遠遠比我們小。我們損失了將近兩萬人,而我們埋到地下的北疆軍屍體不過五千多具。麴義實力猶在,為什麽要放棄勤王?”袁紹擔憂地說道,“李弘的攻擊目標,不會是洛陽吧?”

“大人如果一撤,北疆軍馬上就回來了。”田豐勸道,“李弘先是打洛陽逼我們回援,結果他兵力少,攻不下洛陽,無奈之下,他又使出這麽一招。大人千萬不要上當,不要撤。這流言,我看十有八九都是北疆軍故意傳出來的。”

審配也勸阻,他認為這流言很可能是張濟那些叛逆們傳出來的,目的是嚇退袁紹。

但流言越來越厲害,整個軍中都知道了,一時間,人心惶惶,尤其是那些家在關東或者家眷在洛陽的將士們,更是急得團團亂轉。

這時,洛陽沮授也來告急。李弘帶著北疆軍再次圍攻洛陽,北疆軍的大營也越來越大,從函谷關到洛陽的馳道上,運送糧草輜重的民夫和馬車川流不息,揚起的灰塵遮蔽了天空,形勢非常危急。

袁紹不顧眾人的勸阻,當即決定率兩萬人先撤。袁譚、蒯越、段煨率兩萬軍暫駐關中。

馬騰告別袁紹,率軍離開長門亭,占據了扶風郡。

六月下,大雨滂沱。

袁紹撤軍受阻,憂心如焚,夜不能寐,竟然病倒了。

大漢國興平二年(公元195年)七月。

種輯再來討糧,跪地痛哭流涕。

蒯越、段煨和田豐等人也苦苦相勸。

袁紹躺在榻上,聽著屋外的雨聲,一言不發。如果洛陽丟失了,我就只能暫時待在關中,那麽,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回援洛陽,而是誅殺叛逆了。想到這,袁紹翻身坐起,指著種輯說道:“你去告訴陛下,叫他下旨詔告天下,宣布李弘、麴義、呂布、趙雲等人都是大漢叛逆,立即罷了他們的官職,殺了他們的九族。”

種輯一聽有希望,大喜過望,不顧大雨,打馬趕回了新豐城。

聖旨很快就下來了。天子另外還下旨拜封袁紹為車騎大將軍,參隸尚書事,主掌國事。

“這聖旨可送到河東了?”袁紹擡頭看看渾身濕透的種輯,一臉鄙夷地問道。

“已經派人送過去了。”種輯的腰差點沒彎到地上。

“你叫皇甫鴻來。”

種輯連連點頭,轉身又沖進了大雨裏。

皇甫鴻只身來到長門亭。袁紹強撐病體,設宴相請,絕口不提戰場之事。皇甫鴻心中郁悶,喝了個酩酊大醉。

第二天一早,袁紹給了皇甫鴻十車糧食。十車糧食給兩萬人吃,這不是調戲人嗎?皇甫鴻不敢吵,一吵,估計這十車糧食都沒了。他忍氣吞聲地回去了。

第三天,天子請皇甫鴻再去討要。皇甫鴻無奈,厚著臉皮又去了。袁紹很客氣,好酒好菜招待,然後給了十五車糧食。皇甫鴻肺都氣炸了。

第四天,皇甫鴻說什麽也不去了。天子於是讓種輯陪著董承去要。董承是國戚,天子想,袁紹總要給點面子。結果袁紹一點也不給面子,命人把董承打了個半死,然後叫種輯給馱回去了。

天子哀求皇甫鴻再去討要。皇甫鴻說,臣丟不起這人,不去。臣記得潼關還存有軍糧,到潼關去吧。張濟一聽不願意了,那點糧食他像寶貝一樣的收著,就是為了預防萬一。如果給這些人三兩下吃了,自己以後怎麽辦?

“不行。那點糧食有限,是給駐守潼關和桃林要塞的三千守軍吃的。如果我們把它吃完了,桃林要塞誰去駐守?桃林要塞沒人守,北疆軍一擁而入,我們連潼關都沒有了。還有,就算我們到了潼關,那點糧食又能支撐多長時間?以後怎麽辦?到了冬天怎麽辦?到了冬天,山上的野菜也沒了,我們喝風去啊。”

天子悲由心生,放聲大哭,“如果大將軍在,麴將軍在,朕和眾位愛卿何至於淪落到這步悲慘境地。”言下之意,十分責怪那些當初出主意要誅殺北疆軍的大臣。種輯、皇甫鴻等人羞慚至極。

“陛下,臣拼著這條老命,到河東去求求大將軍。請他給點糧食。”太尉楊彪跪地請命。

天子哭道:“朕剛剛下旨罷了他們的職,你去,不是白白送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