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5章.勢如破竹 第10節(第3/4頁)

袁術回書陶謙說,老哥,我比你還苦啊。我的大軍目前正在攻打盧江郡,無法北上支援你。九江郡今年因為受了水災,災民如潮,糧食根本不夠吃。士卒們為了充饑,只能在河溝裏撿河蚌,撈魚蝦。老哥,如果你有多余的糧食,記得一定要借給我,我明年還你。

此時大將軍李弘還在幽州,遠水救不了近渴,陶謙的書信如同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音。

中原地區再度爆發戰亂和災禍,流民驚恐至極,向河北蜂擁而去。

曹操非常擔心,他既害怕流民在兗州暴亂,又害怕流民在兗州餓死了誘發瘟疫。所以他急令各地郡縣,盡力幫助流民維持生命逃往河北,減少兗州爆發災禍的可能。

曹操越擔心,災禍來得就越快。

曹操和荀彧、毛玠、陳宮、戲志才等人商議多次,一致認為要想在中原稱霸,首先要有根基。兗州乃四戰之地,無法成就霸業。如今大將軍李弘據有冀州,袁紹據有關東和荊豫兩州,自己要想和他們鼎足而立,只能奪取徐、揚兩州為根基。

曹操整個夏天都在為奪取徐州的事絞盡腦汁。闕宣起事後,曹操隨即看到了機會。他任由闕宣在泰山、任城一帶為禍,忍而不發。闕宣懼怕曹操,轉而侵襲徐州。陶謙如曹操所料,出兵平叛,並且占據了任城和泰山郡的南部。

曹操準備借口出兵了。恰好此時徐州爆發了水災,然後災民暴亂,而陶謙剛剛擊殺黃巾軍,糧草不濟,實力巨損。曹操拍手稱慶,這真是天賜的良機,徐州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拿到手了。

曹操急書陶謙,要他歸還郡縣,同時出擊任城。

另外,他還急書隱居於徐州瑯琊郡的父親曹嵩,叫他急速返回兗州,免得被陶謙所害。又令泰山郡太守子劭,派兵保護自己的父親安全返回陳留。曹操的父親前太尉曹嵩罷職歸家後,為了避禍,遷到了徐州的瑯琊郡居住。

曹操趁火打劫,陶謙氣得咬牙切齒。

他一邊領軍迎戰,一面急令都尉張闿領兩百鐵騎急赴瑯琊郡,抓捕曹嵩。我把你父親抓了,我看你還敢不敢打我徐州。

這個張闿過去是黃巾軍首領孫觀的部下,濟北大戰後,大帥司馬俱陣亡,孫觀走投無路,在好友徐州騎都尉臧霸的勸說下,投靠了陶謙。張闿帶著鐵騎趕到瑯琊郡的郡治開陽城,發現曹嵩已經先得到消息走了。於是他馬上沿著武水河北上追殺,大約追了兩百多裏,趕到費國城,追上了曹嵩。曹嵩以為是泰山太守子劭派來保護他的兵馬,沒有防備。

張闿對曹操恨之入骨,此刻早已把陶謙的囑咐忘到腦後。他一聲令下,兩百多人如狼似虎,一擁而上,把曹嵩一家老小四十多口殺了個幹幹凈凈。張闿知道自己闖了禍,也不敢回覆陶謙,帶著手下和財物匆忙逃到揚州避禍去了。

子劭派來接應曹嵩的兵馬不久趕到了費國城,發現了曹嵩一家人的殘骸。聽說曹嵩一家被殺,子劭魂飛天外,連夜帶著家小取道青州,逃到了河北。

曹操聞訊悲憤至極,一邊舉喪,一邊書告河北李弘、關東袁紹、青州田楷,說自己要打徐州陶謙,要報仇,希望得到三地大吏的理解和幫助。

十月初,曹操於昌邑誓師出兵。離開昌邑時,曹操握著張邈的手,把自己一家老小盡數托付,“我要是死了,請孟卓兄給我妻兒一口飯吃。”

曹操率五萬大軍,由任城而下,直攻東海、彭城,半月之內,連克十城。

兗州軍所到之處,雞犬不留,徐州百姓驚駭至極,四散而逃。

“現在徐州戰況如何?”李弘不待司馬朗說完,怒聲問道,“陶大人可有求援書信送到河北?”

陶謙當年在西涼戰場上對李弘極為照顧,李弘為此一直心存感激之情。此時聽說陶謙危在旦夕,心急如焚。

“曹操連戰連勝,徐州軍一敗塗地。陶大人四處求援,苦苦哀求,就差沒有以血寫書了。”司馬朗拿起一份書簡遞給李弘,“最近一段時間,徐州的求援書信幾乎天天從青州送來邯鄲。長公主和張溫等大人連番催促北疆軍出兵相助,但右將軍張燕大人置若罔聞,拒不出兵。”

“為什麽?”李弘聽到張燕的名字,突然冷靜下來,“右將軍的理由是什麽?”

“右將軍說,到了十二月,黃河隨時可能封凍,渡河南下的北疆軍一旦失去河北糧草支援,極有可能全軍覆沒,所以他拒不出兵。”

“還有嗎?就這個理由?”李弘問道。

“還有流民,還有賑災,還有財賦緊張,理由很多很多……”司馬朗十分不滿地說道,“關中局勢不穩,關東又屯重兵於函谷關,所以右將軍還建議征西將軍徐榮大人立刻征調屯田兵,準備入關。”司馬朗漲紅著臉,激動地說道,“右將軍甚至質問長公主,到底是勤王重要,還要平叛重要。長公主被他氣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