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4章.破釜沉舟 第17節(第2/3頁)

兄弟兩人吵架的結果是荀彧這個老大吵贏了。老大就是老大,在家族中有權威,不服不行。

荀諶跟著袁紹到了洛陽,行事非常低調,和過去大不一樣。

袁紹當然也知道荀彧離開自己的原因,說到底就是雙方政見不同,無法在一起共事,道不相同不相為謀,但他因此對曹操、張邈、陶謙等持“中間道路”的人重視起來。這股力量過去是支持自己的,現在成了牽制和掣肘自己的力量,將來也許會成為自己的敵人。在官場上,多少朋友都是因為彼此政見的不同,後來反目成仇,成為生死仇敵。

袁閥和荀閥是世代故交。袁紹和荀諶也是多年的朋友,袁紹雖然不至於因為這件事把荀諶趕出自己的權力中心,但對他的信任和倚重卻迅速下降。

袁紹看看沮授、田豐和審配三人。這三人圍坐在案幾旁邊,正指著案幾上的地圖小聲討論著。

沮授看到袁紹詢問的目光,笑著站起來說道:“兗州的事,應該把它放到天下大勢中去做具體商討,這樣解決之策也就出來了。”

自初平元年形成的董卓、李弘、袁術和大人四股勢力已經逐漸演變為群雄紛爭之局,今日天下已經大亂。

董卓的勢力現在被西涼韓遂、馬騰的叛軍和關中的李傕、郭汜等董卓舊部所取代。董卓於今年四月被誅殺,其勢力灰飛煙滅,但由於各種原因,天子依舊被西涼叛逆所挾持。但西涼叛逆後有韓遂、馬騰之憂,前有北疆和我們的威脅,只能據守關中,勉強自保。

河北之地現在有李弘和劉虞、公孫瓚的兩股勢力。李弘雖然於近期基本上占據了冀州,但由於幽州劉虞和公孫瓚先後與其反目,再加上冀州的流民之災,李弘要想徹底穩住河北之地,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袁術從一開始就被大人捆住了手腳。劉表成功占據荊州後,後方失守,袁術也就失去了發展的機會。隨著北疆軍占據洛陽,孫堅死去,袁術的勢力遭到了沉重打擊,他能堅持到現在,已經難能可貴了。

大人本來擁有天下最大的勢力,擁有迅速穩定社稷的實力,但因為青州黃巾軍和黑山黃巾軍的雄起,給了大人毀滅性的一擊。三年來,大人雖然奮力掙紮,甚至伺機奪取了洛陽,但本身勢力卻分崩離析了。今日紛亂之局,歸本溯源,都是源自黃巾之亂。沒有黃巾叛逆,也就沒有今日社稷傾覆之危。

大人看看今日荊州的劉表、兗州的曹操、揚州的陳溫、徐州的陶謙、陳留的張邈、汝南的徐璆、陳國的許玚、河內的張揚,這些人是不是都應該算是大大小小的勢力之一?這些人有的是大人忠誠的朋友,有的對大人陽奉陰違,有的和大人政見不同,隨時都有可能反目成仇,有的比如像陶謙之流,根本就不睬大人,他愛怎麽幹就怎麽幹。

沮授俯身拿起案幾上的地圖,高高舉起,“大人要中興大漢,穩定社稷,那麽,面對今日的亂局,首要之務就是強大自己,然後結盟朋友,擊殺叛逆和敵人。那麽,現在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大漢的叛逆?誰是大漢的敵人?”

沮授指著地圖說道:“黃巾軍是叛逆,韓遂、馬騰是叛逆,挾持天子的董卓舊部是叛逆,這些人十惡不赦,務必誅殺。”

接著沮授在地圖中間重重地劃了一條線,“李弘是我們的敵人。”

“大家可以看看李弘今日的官職,大司馬、大將軍,參隸尚書事。也就是說,天子也罷,朝廷也罷,都是他李弘一個人說了算,試問他如此攫取權柄,和董卓有什麽區別?李弘攫取權柄之後要幹什麽?督領六州四郡之軍政,出兵討伐叛逆。這個叛逆是誰?是我們。可憐我們為了大漢嘔心瀝血,浴血奮戰,最後的結局竟然和那些黃巾蟻賊一樣,成了大漢叛逆。”

“李弘這個官是怎麽來的?是他用軍隊打來的,搶來的。他的軍隊已經打到霸水了,距離長安只有六十裏,但當他的目的達到後,他立即背信棄義,不再勤王,而是匆匆撤軍關西。他不是勤王,而是要篡奪大漢的江山。等他占據了大漢半壁江山之後,等他把我們擊敗之後,這天下還有誰能阻止他篡奪社稷?”

“李弘一直告訴天下人,他尊奉當今天子,遵從當今天子和長安朝廷的旨意,現在我們知道他為什麽要這麽做了。原來他要借著‘忠義’之名,行篡立之實。他要在富麗堂皇的門面下,血腥殺戮,塗炭生靈,禍害社稷,滅絕國祚。李弘對大漢的危害,尤甚於董卓,此人不僅是我們的敵人,也是大漢的敵人,是天下人的敵人。”

沮授放下地圖,神色凝重地揮手說道:“我們兵微將寡,實力微弱,不是李弘的對手。所以我們必須要和朋友結盟,要和可能成為我們的朋友結盟,要和李弘的敵人結盟,要和可能成為李弘敵人的敵人結盟。總之,我們要利用一切力量,用盡一切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殺李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