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4章.破釜沉舟 第4節(第2/3頁)

李弘冷眼看著他,等他叫完了,喊累了,坐在馬上氣喘籲籲地不作聲了,李弘才輕輕地問了一句,“如果黃巾軍僅僅是為了報仇而活著,還叫黃巾軍?”

王當愣住了,呆呆地看著李弘。

“你給我滾回甘陵城,好好想想。”李弘舉起馬鞭,重重敲了幾下王當的戰盔,“如果想不通,你這個中郎將也不要做了,到我帳下做個快意恩仇的親衛督賊曹吧。”

李弘不再理他,轉身對張震喊道:“帶著大軍原路返回,追上朱穆大人,隨其攻打南皮。”

“祭鋒,帶上三百義從,隨我到鄴城。”

李弘在救援黃巾軍的路上,接到了孫親的急報。

對袁紹和他屬下官吏家眷被陶升救走一事,李弘不是很在意。他既沒有打算殺這些人,也沒有利用這種人要挾袁紹的意思,救走就救走了,無關大局。他在意的是流民,越來越多的流民。如果冀州流民越來越多,北疆過去的危機就會在冀州重現,那麽,朝廷的“河北策略”就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拯救社稷的步伐將大大減慢。

到鄴城的路上,流民遍布四野。隨處可見餓死的幹瘦屍體,慘不忍睹。

李弘憂心如焚,一路上打馬如飛,恨不得一步趕到鄴城。

袁滂、陳紀、楊奇等朝中大臣,還有孫親和剛剛趕到鄴城的丁立、朱魭等冀州大吏出城迎接。

李弘早早下馬,和袁滂等大臣一一見禮。

孫親跪地請罪。還沒等李弘開口,楊奇、袁滂和陳紀三人就開始求情了。“黑山流民蜂擁而下,情況非常危急。孫大人能體恤民情,主動開倉放糧予以賑濟,處置得非常得當,大將軍應該嘉賞。”

李弘順水推舟,急忙扶起孫親,笑著說道:“雖然你有失察之罪,但你能守住鄴城,救助流民,也算有功,功過相抵吧。”

回城的路上,李弘、袁滂等幾位大臣走在一起,商討冀州局勢,對冀州未來幾個月可能形成的流民大潮非常擔心。

“現在不僅僅是黃河南部流民北上的問題,還有北疆邊郡人口南遷的問題。”李弘皺眉不展,把朝廷送來的幾個消息一一細敘。

西部鮮卑大人邪歸逆叛亂應該是大漠狼煙再起的開始。大漠沉寂了兩年多時間,因為大漠氣候變化,大漢國內戰火叠起,大漠駐軍紛紛南下中原等諸多原因,大漠上的胡人終於按捺不住,又要為爭奪大漠霸主而展開血腥廝殺了。

為了拯救社稷,重振大漢,北疆軍將陸續南下,這是現實,誰也無法改變。所以在未來幾年內,漠北都護府和漢北郡要想穩定大漠局勢,確保大漢對大漠的控制權,難度非常大。沒有足夠強悍的軍隊,說出的話誰也不會聽。

在目前這種局面下,朝廷無力增兵大漠,只能想別的法子,先緩解大漠危機,確保北疆穩定。

“張溫、盧植、丁宮、蔡邕、鮮於輔、李瑋等大臣經過反復商議,提出了兩條緩解大漠危機之策。一是考慮到大漠冬天越來越長,胡族諸部生存困難,他們打算把所有胡族諸部適當南遷,其中部分胡族諸部直接遷到朔方、雲中、代郡、上谷等邊郡。二是考慮到邊郡人口太多,百姓窮苦不堪,朝廷打算在兩年內南遷一百萬人口到冀州。”

“大將軍同意了?”楊奇急忙問道。

“我要征詢諸位大人的意見,然後再回復朝廷。”李弘恭敬地說道,“我們明天就到邯鄲去,和馬日磾、崔烈兩位大人共同商議。”

“大將軍為什麽不自己拿主意?”陳紀看看他,笑著問道。

李弘苦笑,拱手作揖道:“我李弘有多大多粗,有多少本事,相信諸位大人比我還清楚。長公主和諸位大人信任我,讓我暫時代理國事,我很感激,但我懂多少國事?而且,就算我懂國事,這國事又豈能我一人說了算?我還是去打仗吧,治國的事,就依賴諸位大人群策群力了。”

“這河北的仗估計短時間內很難結束。”李弘看看眾人,誠懇地說道,“冀州必須要迅速恢復穩定,這直接關系到河北策略的成功和社稷的振興。請諸位大人來,就是為了冀州的穩定。相信冀州各郡在朝廷和諸位大人的努力下,很快能重現昔日的繁華。”

“很難。”楊奇不客氣地說道,“無論冀州多麽富裕,它也有個限度。現在不但有數量不可估計的流民,還有南遷的邊郡人口,另外,它還要承擔朝廷龐大的軍資開支,難,難,難……”

董卓死了。雖然這是個未經證實的消息,但諸位大臣們還是很興奮。興奮之後,大臣們的神色逐漸凝重起來。董卓突然死去,隨之而來的諸多難題讓大臣們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