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3章.狂風暴雨 第29節(第2/4頁)

呂布一刀砍中董卓的胸部,頓時火星四射,鎧甲寸裂,戰刀一斷兩截。董卓發出一聲淒厲慘叫,立刻昏死過去。

背後兩把刀同時殺到。就在這瞬間,秦誼橫空而至,一腳踹中左側的敵兵。那西涼兵慘嗥一聲,身軀打橫飛起,飛速撞上身側的士卒。兩把戰刀一把剁空,一把擦著呂布的肩頭劃空,帶起一抹殷紅的血珠。

一個羽林兵奮力沖上,一刀剁下董卓的頭顱。

西涼兵高聲悲號,刀槍齊下,頓時把那名羽林兵砍倒再地。

“董卓死了……”呂布一拳砸飛敵兵,順手奪下敵人的戰刀,聲嘶力竭地叫著喊著,“董卓死了……”

秦誼搶過敵人的斷矛,飛身撲上。“拿下人頭,拿下人頭……”

李肅跳下馬車,長矛飛舞,接連挑起數具壓在董卓身上的屍體。

西涼兵瘋狂搏殺,呼號而上,馬車旁立刻堆滿了更多的屍體。

呂布、李肅、秦誼抵擋不住,連連倒退。

羽林軍士卒蜂擁而上,奮勇擊殺。

“董卓死了……”如雷般的吼聲,歡呼聲響徹了未央宮上空。

****

下午,太尉楊彪、司徒王允、司空淳於嘉、尚書令士孫瑞等大臣進宮覲見天子。

天子非常恐懼,一言不發,任由諸位大臣們操辦一切。大臣們若征詢他的意見,他就點頭,不敢有半句說詞。

王允舉薦太尉楊彪參隸尚書事,主掌國事。今日大漢有五公,太師董卓被誅,太傅劉虞遠在幽州,朝中三公以太尉為首,當然應該由楊彪主掌國事。

楊彪當即請辭。此次之所以能成功誅殺叛逆董卓,司徒王允當居首功。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數年來的精心籌劃。楊彪和淳於嘉等大臣一致舉薦王允主掌國事。

天子隨即下旨,以司徒王允參隸尚書事,主掌國事。

王允奏請天子,立即把董卓犯有十大重罪,已經伏誅的消息詔告天下,並下旨捉拿董卓的宗族門生故吏,所抓捕者,一律誅殺三族,抄沒家財。

關中三輔的扶風、馮翊兩郡早已被王允控制,京兆尹的大部分縣吏也是王允的人,所以王允奏請天子,盡快任命一個新的京兆尹,以安撫京兆各地。

王允同時還表奏了諸多急待處理的國事,比如立即急詔各地州郡上表呈述,廢除小錢重新使用五銖錢等等,天子一一準奏。

在王允等大臣準備告退的時候,天子猶豫了半天,還是忍不住膽戰心驚地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既然董卓已經死了,那就把他埋了,不要挫骨揚灰了。

王允非常激動,斷然拒絕,“董卓罪惡滔天,罄竹難書。挫骨揚灰,已經很便宜他了。”

天子面色蒼白,低頭顫抖。

董卓的屍體被剁成碎塊,焚燒成灰,撒於馳道。董氏宗族子弟被殺一凈,葬於亂墳崗。董卓的諸多親信故吏被全家抄斬,喪命者多達五千多人。

在皇甫嵩、呂布等人的極力勸阻下,王允退了一步,沒有把北軍數十名軍吏的家眷關進大牢,而是暫時監禁了起來。

第二天朝議,王允奏請天子下旨,要求牛輔、李傕、郭汜、王方、賈詡等北軍將領立即回京述職,如若遲遲不歸,則以謀反論處,誅殺九族。

朝中大臣們很吃驚,紛紛勸阻王允。

這道聖旨送過去,牛輔等人自知必死,肯定要叛亂,要帶著大軍殺進關中。此刻關中只有呂布的兩千兵,皇甫鴻的兩千兵,李肅的一千羽林軍,即使加上皇甫嵩請來相助的三千羌騎,扶風和馮翊兩郡的六千郡國兵,整個關中也不過只有一萬四千人,根本不是叛逆的對手。

“大人,我們堅決同意誅殺董卓舊將,但此事必須從長計議,不能操之過急。”司空淳於嘉勸道,“大人急於重振社稷,安定天下的心情,我們非常理解。但前提是,我們要先穩定關中,要把牛輔等人的軍隊控制到手,然後才能殺他們。關中無論如何不能再起戰火了。”

皇甫嵩非常生氣,臉色鐵青,一言不發。

呂布擔心牛輔率軍殺進關中,長安難保,也出言相勸。

長安兵變,雙方大約有四萬三千軍隊參予其中,損失非常驚人。

董卓一方有他的三千鐵騎和一千虎賁,有左將軍董旻的三千人,虎賁中郎將董越的五千人,護羌校尉董安的三千人,中軍校尉董璜的兩千人,武猛校尉董徽的三千人,京兆尹董邦的三千郡國兵。這兩萬三千人中,護羌校尉部的三千人馬後來跟了呂布。鎬城北軍大營一戰最後也只有三千俘虜,其余一萬七千人全部戰死。

朝廷這一方有皇甫嵩臨時拼湊的一千私兵,向羌胡諸部借的三千鐵騎,司隸校尉黃琬的一千人,城門校尉王欣的八百人,左中郎將劉範和騎都尉李肅的三千羽林、虎賁軍,中郎將呂布的九千人(包括護羌校尉部的三千人馬),中郎將皇甫鴻的五千人。雖然扶風郡王宏和馮翊郡宋翼各有三千郡國兵,但他們為了確保兵變成功後三輔能夠迅速穩定下來,都沒有參戰。因此只有二萬三千人先後在各個戰場上誓死奮戰,最後損失了大約一萬四千人,折損一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