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3章.狂風暴雨 第21節(第3/4頁)

北疆軍要攻打我們,奪取甘陵城的時間就要延後,攻打渤海郡的時間也要延後。將來李弘去打公孫瓚的時候,我們就出兵攻打鄴城,日夜不停地騷擾截擊他們的糧道。如果我們能順利拿下鄴城,我們就能和李弘、公孫瓚形成平分冀州的局面。

黃巾軍諸將聽完眭固的解釋,頓時信心倍增,個個都很高興。

於毒笑道:“既然大家沒有意見,那我們明天就北上,攻打館陶。”

****

三月下,冀州,甘陵國。

界橋大戰結束後,為了讓全軍將士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時也為了備足糧草輜重,李弘命令大軍休整十天。

在這十天內,李弘數次派人射書入城,督請甘陵國相季雍獻城投降。

甘陵國相季雍回了一封書信,把李弘大罵了一頓。我之所以獻城給公孫瓚,是因為公孫瓚擊敗了黃巾軍,為拯救大漢社稷立下了功勞,而袁紹卑鄙無恥,害了韓馥的性命,實在讓人心寒。公孫瓚是太傅大人的手下,我獻城給公孫瓚,也就是獻城給太傅大人,於公於私,都說得過去。

大將軍憑什麽讓我獻城?你為了一己之私,不但打袁紹,還打公孫瓚。你今日的所作所為,和董卓有什麽區別?你說自己這樣做都是為了拯救社稷,可我看不出來,你打冀州和拯救社稷有什麽關系。大將軍如果要拯救社稷,應該打董卓,打關中,應該討董勤王,而不是占據冀州。大將軍出兵冀州,占據冀州的目的何在?不過是為了篡逆大漢而已。大將軍乃漢賊矣。當今天下,先有禍亂綱紀的董賊,後有篡逆社稷的李賊,大漢危矣。

李弘苦笑無語,轉眼間,自己成了漢賊了。

韓馥的死訊讓李弘很吃驚,他急忙派人到鄴城,請麴義找許攸、陳琳等人問問。袁紹再怎麽心狠,也不會公開誅殺韓馥,這不是自找惡名嘛。

麴義很快回書。原來新年的時候,郭圖、逢紀奉命到陳留郡和張邈、袁譚、高幹等人商議攻打豫州的事。張邈在府中宴請郭圖等冀州官吏,韓馥、邊讓等名士出席相陪。席間,邊讓很不客氣,對袁譚、郭圖等人冷嘲熱諷。袁譚、郭圖權當沒聽見,不理他。逢紀卻受不了,和邊讓當堂吵了起來。袁紹趕走韓馥是事實,怎麽吵,逢紀都理虧。逢紀大怒之下,拿起盛湯的小甕就砸了過去。邊讓躲閃不及,頭被砸破了,湯也濺了一頭一臉。逢紀還放出狠話,說要殺了邊讓。

邊讓受辱,其實也就是韓馥受辱。韓馥一時悲憤不已,借著上廁的機會,用一把裁紙刀割腕自殺了。

此事發生後,兗州名士都認為是袁紹逼死了韓馥,人人痛罵袁紹,這讓袁紹非常惱火。

張邈為此事和袁紹差點反目成仇。袁紹百口莫辯,只有認了。袁紹擔心張邈因為這件事阻撓袁譚攻打豫州之計,於是秘密告知曹操,請他找個借口,把張邈殺了。曹操心想你袁本初把我當白癡啊。我把張邈殺了,我還能在兗州立足?你兒子侄子都在陳留,你不叫他們殺,卻叫我殺,你這一招借刀殺人計未免太卑鄙了吧?

曹操書告張邈,暗示袁紹有殺他之意,請張邈適當的時候寫封信給袁紹,表示一下歉意,這事就算完了。袁譚、高幹就在陳留,張邈不敢太得罪袁紹,於是向袁紹說了幾句軟話。張邈過去和袁紹、何颙等人都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素有“奔走之友”的美稱,這種小事自然不值一提。兩人和好如初。

聽說韓馥就這樣死了,李弘心裏很不是滋味。李弘對韓馥的印象不好,韓馥被趕出冀州,或多或少和李弘有一定的關系。李弘思前想後,覺得韓馥對北疆還是有過幫助的,今天他這樣帶著一腔憤怒死去,對他本人來說,的確是太不公平了。

遺憾歸遺憾,城還是要打的。自己打下冀州,趕走袁紹和公孫瓚,也算是告慰了死去的韓馥。韓馥在天之靈如果知道自己幫他報了仇泄了恨,也該含笑而去了。

北疆軍正準備攻城地時候,急報傳來,館陶遭到黃巾軍的圍攻,糧道被截斷。

李弘最擔心的事終於發生,黃巾軍開始北上攻擊冀州了。

這時趙雲從安平國送來消息,安平國相張歧死守信都城,拒絕投降。信都城高大堅固,北疆軍只有彭烈的七千步卒,趙雲和劉冥的一萬鐵騎。如果強攻,鐵騎士卒的損失太大。趙雲請求大將軍征調步卒大軍予以援助。

從渤海郡探查軍情的斥候回報,公孫瓚回到南皮後,立即征募兵馬,籌備糧草軍械,加固城墻,沒有任何撤出冀州的跡象,顯然他還想和北疆軍再打一仗。

李弘立即召集張燕、楊鳳、朱穆、王當、於氐根等將領到大帳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