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3章.狂風暴雨 第12節(第3/4頁)

司馬趙恒立即勸道:“大人,萬萬不可。袁紹避而不戰,內中大有玄虛。”

公孫瓚轉頭看向趙恒。趙恒二十多歲,長相英武,剛毅而略顯幾分孤傲。他是漁陽人,家境貧寒。過去是張舉的弟子,追隨張舉在幽州起事。張舉起事失敗後,他和被俘的降卒一起被公孫瓚征募入軍。公孫瓚在右北平安置流民屯田的時候,他出了不少力,獻了很多安民強軍之策,公孫瓚為此很欣賞他,予以重用。

“子愚,這裏面有什麽玄虛?”

趙恒立即把當前冀州形勢分析了一下,認為袁紹如果和李弘聯手全殲了幽州軍,將來的形勢將對袁紹極為不利,他很可能迅速被李弘趕出冀州或者被李弘殺了。袁紹不可能拱手把冀州讓給李弘,所以趙恒認為袁紹最後肯定會給幽州軍讓出一條突圍之路,讓李弘和公孫瓚繼續打下去。兩個人打得時間越長,對袁紹就越有利。

公孫瓚點點頭,隨即指著前方說道:“那此事又作何解釋?袁紹的目的是什麽?”

“北疆軍的援軍陸續南下,實力越來越強悍。”趙恒說道,“我甚至懷疑袁紹此時已經被北疆軍包圍了。他擔心被我們和北疆軍前後夾擊,所以只好拖一天是一天,靜待戰局發生變化。”

“戰局發生變化?”公孫瓚眉頭一揚,“你是說,袁紹在等田楷和劉備的青州援軍?”

“對。田楷和劉備兩位大人的援軍一到,北疆軍就要抽調去阻擋他們的進攻,這時,袁紹的機會到了,我們突圍的機會也就到了。”

關靖撚須微笑,“子愚言之有理。我看,我們把這路填平之後,立即回頭,繼續屯兵雲亭。袁紹總是這樣挖路,對我們突圍非常不利。”

公孫瓚考慮了一下,斷然下令,“固守雲亭,養精蓄銳,準備突圍。”

****

三月初六,甘陵國。

青州軍放棄強行攻擊甘陵國的計策後,田楷隨即想了許多辦法,大肆營造青州軍即將集結完畢救援公孫瓚的假象。

田楷命令後續大軍每天只渡河一千人,渡河之後,在避風亭大肆搭建軍帳,冒充五千人的大軍。五天之後,青州軍大營已經連綿數裏,軍帳林立,遠遠看上去,旌旗招展,氣勢驚人。

屯兵於避風亭十裏之外的趙雲非常吃驚,急忙飛報李弘。

五天內,青州軍至少已經渡河三萬人,但青州軍還在源源不斷地渡河北上,青州軍的大營也在日漸擴大。另據潛匿到黃河渡口的斥候回報,高唐渡口上的船只越來越多,來來往往的非常忙碌,青州兵和糧草輜重被整船整船地運到黃河北岸。

趙雲要求立即發起攻擊,遲恐不及。

同一時間,屯兵於東武城的姜舞也向大將軍李弘告急。北疆軍的斥候在渤海郡的東光城發現了幽州軍的援軍,其前鋒營已經到達磐河。據斥候的估計,這股援軍來自渤海郡和河間國,人數大約在一萬人左右。這支軍隊裏還有一千鐵騎,其領軍的軍司馬是公孫瓚的手下範方。

李弘急忙召集眾將到驃騎大將軍營軍議。鎮護將軍張燕也特意繞道趕到了開魯亭。

朱穆對諸將說了一下最新戰局。

公孫瓚最近屯兵於雲亭,沒有任何動靜,顯然是在養精蓄銳,固守待援。被圍在甘陵城裏的幽州軍也沒有任何突圍的跡象。孫親從鄴城傳來消息,斥候在館陶、魏縣等魏郡南部一帶頻繁出沒,至今尚沒有發現袁紹和冀州軍的蹤跡。

北疆軍現在嘴裏含著公孫瓚,手裏拿著甘陵城,眼睛望著來自青州和渤海郡的兩支援軍,因為苦於自身兵力的嚴重不足,不知先打哪一個好。

麴義、楊鳳等人堅決主張先打公孫瓚,但由於趙雲和姜舞的鐵騎在東面阻敵,北疆軍只能調用五萬兩千人馬攻打雲亭。而且此時公孫瓚已經休息五天,糧草輜重也尚有存余,在這種情況下攻打雲亭,北疆軍的損失太大。

李弘、張燕、朱穆等人都認為圍殲公孫瓚的時機還沒到,必須要等到公孫瓚糧草盡絕,軍心大亂之後。

朱穆提出先打下甘陵城,這樣王當的大軍就能騰出手來參加圍殲公孫瓚的決戰,或者先幫助趙雲或者姜舞擊退公孫瓚的援軍。

張燕和趙雲認為應該趁著青州軍立足未穩之際,率先向避風亭發起攻擊,把這股對北疆軍威脅最大的援軍先打掉。打掉這股援軍後,公孫瓚生機盡絕,一點指望都沒有了,軍隊會更加渙散。這對圍殲公孫瓚有好處。

李弘也傾向於先打青州軍。青州軍的戰鬥力可能不是很厲害,但那麽多人待在一邊虎視眈眈,總是讓人很不安,始終是個麻煩。